時代周報記者 王媛 發自廣州
1月8日下午,當快播創始人王欣坐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的時候,樂視董事長兼CEO賈躍亭正在出席為接下來出擊海外市場布局的全球煥新會,他或許根本沒意識到這場庭審會讓他和樂視卷入輿論的漩渦。
事情發端於庭審的中期,王欣的辯護人在提交新證據時稱:“公訴人告訴我這個案件是誰舉報的。在此前,國家版權局的行政處罰告知書顯示是樂視網投訴的。”騰訊公關總監張軍隨即在微博上耐人尋味地發了一句:“深深地吐了一口氣。”此前,騰訊一直被外界猜測為“快播案舉報者”。
緊接著又出現了賈躍亭微博、樂視貼吧被網友留言擠爆的網絡奇景。很多網友甚至高呼“粉轉黑”。
當晚,開完會的賈躍亭,忍不住“爆粗口”發微博喊冤:“想念竇娥,心疼薯片”,並反問“咱能背這口大鍋嗎?”
43歲的賈躍亭一向愛惜自己的形象,他所發的3000多條微博,大部分內容是關於樂視的推廣和心靈雞湯,就算是在去年陷入更大的風波時,賈躍亭也沒有在微博上爆過粗口。顯然,這一次“快播案事件”讓他始料未及。
過去的一年,樂視四處出擊,包攬了視頻網站資本運作的“半壁江山”,入股酷派、易到用車、TCL,樂視體育、樂視影業、樂視移動相繼獲得融資,還發布了手機、自行車、超級電視,甚至跨界殺入汽車領域。不過,眼下在樂視的業務中,緊靠主打內容的樂視網盈利輸血,無疑是杯水車薪。面對自己描繪出來的千億級藍圖,伴隨著旗下業務的逐漸落地,不拿出可圈可點的盈利數據,似乎有點難以自圓其說。面對樂視龐大的生態布局輪廓漸顯,而其對資金的渴求仍然迫切,未來能否打造出支撐生態發展的造血功能至關重要。
從樂視最近的動作來看,賈躍亭顯然在策劃一場新的市場聚焦,以此強化外界對樂視未來的信心,但對於樂視和賈躍亭來說,牽扯進“快播事件”顯然並不是時候。
事實上,此前的國內互聯網江湖,還沒有哪個企業像樂視一樣,享盡無限榮華,又遭到無數質疑,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外界敏感的神經。經曆了此前的風風雨雨,重新歸來的樂視和賈躍亭,面臨的處境和挑戰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而現在更為重要的是,不願意“背下這口大鍋”的賈躍亭,又是否能夠“畫好腳下的大餅”,將樂視的超級神話一如既往地述說下去?
躺槍快播事件
1月8日晚間,面對時代周報記者的詢問,樂視公關部人士表示,快播涉黃案庭審,辯護人所指的樂視網舉報快播一事,是指2012年樂視網曾因快播侵犯樂視網影視作品的網絡傳播權,向國家版權局進行投訴。而除樂視網外,快播盜播行為激起數十家視頻網站公憤,紛紛對其進行舉報。今日快播被訴的是傳播淫穢物品罪,與當年樂視投訴的侵犯網絡傳播權一事並無關系。
據樂視方面澄清,樂視網共取證了快播500餘部侵權作品,2012年就快播侵犯《潛伏》《隋唐英雄》等10部影視作品網絡傳播權,向國家版權局進行投訴,2013年國家版權局責令快播停止侵權行為並處罰款25萬元,該案已於2013年12月27日終結。
樂視方面還向時代周報記者否認了2014年收購快播不成,進而進行舉報的消息。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版權水漲船高愈發重視自制劇的樂視,在版權問題上一向“從不讓步”。
最近令樂視大動幹戈的,是樂視網熱播電視劇《羋月傳》和《太子妃升職記》遭到盜播者不同程度的侵害。樂視通過國家版權局、國家網信辦、公安部、工信部等多個執法和司法部門聯合開展“劍網”行動,目前已抓獲兩名非法傳播《羋月傳》的犯罪嫌疑人。
《太子妃升職記》是樂視網2015年低成本制作的熱門劇集,甫一播出便迅速圈粉,據相關數據顯示,其帶動樂視網VIP數量增長超過50萬,直接收入達到1000萬元以上。作為出品方,樂視網也順理成章成為大贏家。
多位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90後、00後新一代用戶群體迅速崛起,未來網絡將成為電視劇播放的主要渠道,而從變現模式來看,視頻網站也可以從單純依賴廣告,逐漸轉向以廣告為主、付費VIP並行。
折騰的一年
過去的2015年,是樂視不斷折騰的一年。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樂視幾乎包攬了去年視頻網站領域一半的資本動作。
就在去年12月11日晚間,樂視發布了一個重磅的消息,以22.67億港元(約18.75億元人民幣)入股TCL多媒體,曾讓TCL董事長李東生看不懂的賈躍亭,搖身一變成了TCL的第二大股東,一石激起千層浪。就在幾個月前,李東生還大談樂視三大軟肋,並質疑樂視的發展模式。
對於兩者的聯手,業內普遍認為,對於樂視來說,雙方的合作將有望打通其上遊供應鏈,實現其優質內容的商業變現,以及走向海外市場等。對於TCL來說,最迫切的需要是消化其面板產能。未來兩者可在供應鏈、研發實力、售後服務體系、內容及生態資源等方面進行共享,而最為直觀的是兩者還能實現用戶規模的疊加效應。
未來的視頻平台發展方向到底在哪裏?在過去一年的摸索之後,業內對這一問題的答案正趨於明朗。
風行網副董事長周燦向時代周報記者談道,風行生態鏈中,硬件的設計、制造由兆馳提供,內容和牌照由東方明珠提供,渠道和服務由海爾、國美提供,從整個產品研發、設計,到品牌運營到渠道都通過一張完整的九宮圖呈現出來。“現在樂視需要找傳統廠商合作,就是在為我們這種模式背書。我們走在樂視兄弟前面,真正做到了互聯網實體的結合。”
不過,樂視和TCL合作之後沒幾天,就有媒體爆出,TCL推出的愛奇藝電視用戶購買當初獲贈的愛奇藝終身VIP資格被終止,無法繼續享受該服務。
多位愛奇藝電視用戶亦向時代周報記者證實,目前“TCL電視自帶的愛奇藝軟件,原來比非會員用戶升級更快,內容更豐富,但現在很多內容都沒法觀看了”。
“有可能是因為TCL樂視的結盟,讓愛奇藝與TCL之間產生了罅隙,” 一位不願具名的電視廠商高管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早期在TCL向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愛奇藝對TCL的幫助很大,從設計產品到碰撞思路,而當初tcl在整個電視市場中增量最大的是跟愛奇藝合作的‘TV+’,後來兩者陸續也有合作。第一次出現分歧的時候,是騰訊入股歡網,獲得TCL終端資源,這個小插曲影響了和愛奇藝的深度合作。而今年TCL再度跟樂視合作,這引起了對手的不滿。”
上述高管進一步透露稱,在入股TCL之前,樂視實際上曾詢問了幾家電視企業。樂視自身虧損嚴重,急於想找入口,而TCL多媒體2015年經曆虧損,樂視便趁虛而入。
此前外界曾猜測,樂視與TCL合作之後可能會將樂視的內容強行植入TCL的終端,但據時代周報記者向樂視和TCL雙方獲悉,樂視與TCL雙方的合作,目前只是資本上的合作,而怎么合作的問題樂視幾乎沒有提。
從一般角度來講,將近20個億的投資,不提要求是不合邏輯的。樂視擅長講故事,賈躍亭是融資高手,入資傳統行業就是一個好故事,能獲得更高的估值利於未來的融資。
酷開科技董事長王志國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價格低賣電視僅限於在線上,低價的互聯網電視到線下是不好賣的,沒有人願意幫你賣,渠道需要有利潤空間。
同時,TCL亦是電視廠商,雙方存在一定競爭關系,線下資源很難與樂視無障礙共享,樂視和TCL之間的競合關系和話語權又將如何平衡好?
“讓TCL團隊幫助推樂視是不靠譜的。李東生強勢、有主見,不會為他人做嫁衣。兩者是各自謀一步棋。”王志國向時代周報記者談道。
TCL多媒體市場部人士則向時代周報記者否認了“愛奇藝因TCL與樂視合作翻臉”“TCL愛奇藝電視涉嫌用戶服務違約”等消息。
TCL官方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道,TCL愛奇藝電視新版本升級後,原免費內容進行了大規模擴容,專屬TCL電視內容的終生免費用戶仍繼續免費觀看不會變為付費內容,僅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荔枝付費節目(非原愛奇藝內容),包括數千部電影、獨播BBC紀錄片、獨播電視劇等內容。付費節目包由用戶自願選擇訂購,自願決定是否增加更多的內容享受。
面對未來的競合問題,上述TCL市場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TCL和樂視並沒有去想競爭的問題,而是關注於如何共同將市場做大,我們對未來的合作還是很樂觀的。當然了,目前更多的是資本的合作,具體業務仍未展開,但雙方在積極碰撞中。”
事實上,在成為TCL多媒體第二大股東前,2015年6月樂視移動還出資21.8億元入股手機企業酷派,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四處出擊的樂視在過去大半年時間裏,各項業務迅速鋪開:發布手機、自行車、超級電視,成立樂視汽車公司,樂視體育和樂視移動也相繼獲得融資,龐大的生態布局輪廓漸顯,但造血功能是否能支撐宏圖的發展,關乎樂視的未來。
造血功能被質疑
2015年賈躍亭曾對外界直言:“樂視當前的短板之一還是資金狀況,畢竟放在網絡視頻行業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當中,樂視是股權融資最少的一家公司。”
時至今日,樂視對資金的渴求仍然明顯,BAT之所以能不斷發展擴張,很大原因在於他們各自都有賴以生存的盈利業務,阿裏的電商、騰訊的遊戲、百度的搜索……這些收入能為企業開疆拓土備足糧草彈藥,而樂視的故事能否落地,能否打造出具有造血能力的明星業務頗為重要。
根據財報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樂視網總營收為83.74億元,同比增長76.50%,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3.77億元,同比增長72.84%。其中,終端業務收入為40.35億元,占總收入為48.19% ,同比增長101.94% ;而廣告收入為17.49億元,占總收入為20.89%,同比增長54.84% ,此外,付費收入為18.3億元,占總收入21.86%,同比增長72.86%,各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業績增長。
不過,根據樂視網財報披露,旗下負責電視運營的子公司樂視致新去年上半年淨虧損2.86億元,上年同期為1.76億元。樂視雲計算去年上半年淨虧損近4000萬元。
去年,12月28日,樂視在北京總部舉行完成300萬台樂視超級電視年度銷售目標慶祝活動。樂視致新總裁梁軍稱:“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定下了樂視超級電視年銷量300萬台的目標,現在我很驕傲地告訴大家,這一目標已在12月25日成功完成。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數字,我們又一次向外界證明,吹過的牛變成了現實。”
但上述電視廠商高管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樂視電視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增長,但並不是都到用戶手上去,很多都屯在渠道中。
“說的300萬台其實是訂單銷量,可能有些還沒供貨,目前在市面上沒賣出去的還有六七十萬台。樂視逢節日做活動假如便宜了幾百塊錢,這就成了經銷商的利潤,他們會囤一些貨。其次,巨額的市場宣傳費用也是很大一股壓力。據我了解未經證實的一個版本,2015年樂視致新,大概虧損將達到10億元以上。”上述電視廠商高管說道。
對於這一數字,時代周報記者向樂視公關人士發函求證,截至時代周報記者發稿,未收到樂視的正式回複。但樂視公關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其實硬件虧損是老問題了,包括手機、電視,但這是樂視的商業模式,為了圈占市場的策略之一,現階段像滴滴、京東等,都暫無法談盈利。
實際上,樂視經營的理念,即在硬件上不賺取利潤,只在後面持續內容、服務上以及其他應用上收費,“用內容補貼硬件”。樂視致新總裁梁軍曾提出:“我們的定價也不是簡單自殺式定價,而是通過後向服務收入來補貼整個硬件虧損。”
“樂視致新通過綁定年卡等,相當於向樂視網用內容的方式輸送了一部分利益,虧損算在樂視致新,盈利算在樂視網,樂視網投資影視是有收益的,但相對於其他業務的虧損有點杯水車薪。”上述電視廠商高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王志國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說白了,誰的終端最多,誰最有優勢,所有人的影視資源都需要出口及轉化率,從運營、轉化的角度看,樂視影視做得不錯,但變現壓力也很大。而後付費率、複購率這一模式成功的表現,擅長營銷的樂視卻很少談及。”
短期來看,樂視的終端業務與付費業務雖然增速明顯,但成本的居高不下很難迅速盈利,樂視的盈利之路稍顯漫長。而另一方面,樂視的各項業務正在擴張階段,所需資金絕不是一筆小數目。
為了保持內容在業內的核心競爭力,樂視幾乎鉚足了勁,對體育的資源爭奪更是凶猛。去年5月,樂視網發布公告,將募集資金75億元,其中的44億元都要投入到內容上,並且在兩年之內完成投資。到了9月底,樂視體育超2億美元拿下英超2016-2019年三個賽季在香港地區的獨家轉播權。去年10月,樂視體育近1.1億美元買下2017-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媒體版權,並以7500萬美元戰略入股世界體育集團,占股20%。至此,樂視體育總計投資了3.85億美元,遠遠超出了樂視體育5月8億元的人民幣融資額。
去年12月28日,樂視網母公司樂視控股宣布,與長石資本發起設立“長樂產業基金”,規模100億元。該基金首期規模30億-50億元,預計將於2016年1月底開始運作。該基金已鎖定為樂視超級汽車、樂視超級電視運營公司樂視致新“輸血注資”,未來還將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文化娛樂等領域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4年至今,賈躍亭還通過出售樂視網的股票套現近百億元。賈躍亭公布的套現理由是,將套現的錢借給樂視網,用於樂視網的日常經營,並且免利息。樂視網也給出解釋稱,此舉的目的是“為了緩解公司資金壓力,滿足公司日常經營資金需求”。由此可見樂視網資金鏈壓力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