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83

配置海外資產仍需多一分理性

2016-01-13
来源:南方日報

  近期,不少投資者關注起海外資產配置,市民換匯熱情有所增多。圖為一位市民在銀行詢問理財產品。孫俊杰 攝

  上周,中國A股市場和匯市上演戲劇性的戲碼而備受關注。其中,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中間價出現連續下跌,離岸人民幣更一度跌破6.76,創五年來新低。人民幣的變動令不少投資者增加避險情緒,有換匯需求的市民持續增多,也有不乏考慮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

  對此,業內觀察人士提醒,從投資的角度,市民考慮全球資產配置應該謹慎而為,懂得綜合權衡風險和收益,畢竟國內外的市場、機制、產品是有差異的。

  A.半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波動

  去年開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中間價頻繁出現變動,據公開數據統計,去年全年,人民幣匯率下跌4.46%,創最大年度跌幅紀錄。這著實讓不少投資者緊張了一把,開始捂緊自己的錢袋子。

  據中國央行公開的外匯儲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為3.33萬億美元,環比11月減少1079.22億美元,創歷史上單月最大降幅。全年外匯儲備減少5126.56億美元,迄今為止3年來的最低點。

  2016年新年伊始,人民幣兌美元再度急跌,新年首周(1月4日—8日),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累計貶值1.538%,創自2015年匯改以來最大單周跌幅。

  今年開年,美元兌人民幣還是1:6.4895,而在1月7日,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報6.5912元,并創五年來最低水平。按照此匯率計算,兌換1萬美元,需要人民幣65912元,比開年增加了1017元人民幣。

  人民幣持續貶值,不少出國留學、海淘、境外旅游的市民傷透腦筋。“現在的錢都不經花銷了,早知道應該多儲備些美元。”方女士說,現在她在美國攻讀博士,去年年底回國探親,近期打算兌換美元回美國使用,發現同樣的人民幣能兌換的美元大幅縮水。“就幾天的時間,得增多約1000元人民幣才能兌換1萬美元,想想就心疼。”

  隨后的1月11日,中國央行通過中資大行大量買入離岸人民幣,離岸人民幣暴漲近千點。12日,離岸人民幣市場再度“戰火連天”,上演“反轉”式劇情。

  12日上午,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上漲至6.5661元。隨后,行情急轉直下,在當天短短40分鐘內跌近400點,跌破6.60元關口。至北京時間中午12時左右,行情再度拉升300點,從6.6069元升至6.5767元。最后,截至當天17時,較早前,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15個基點,報6.5752元。截至記者發稿時為止,11日和12日兩日波動幅度逾1400點。

  B.兌換外匯的壓力持續釋放

  人民幣的持續變動,不少投資者關注起海外的資產配置,最直接的做法是加入換匯大軍,把手中有閑置金錢兌換成美元。在南城工作的黃女士對匯率的變化特別敏感,她在近期也將手中的人民幣換成美元,她說:“現在的人民幣匯率太不穩定了,多換點美元興許能保值。”

  11日,記者走訪城區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這些銀行均表示近期市民換匯的熱情有所增多。走訪期間,總有兩三個人在咨詢換匯等相關事宜。一家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南城某支行相關負責人說,最近,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最高的,很多人前來兌換美元。

  “由于平時兌換美元的需求不多,我們都不會有過多的庫存。如果需求過量,市民需要提前預約,讓我們有充足的時間調配。”上述負責人說道。

  雖然市民換匯的熱情在增高,實際上,個人購回的數量也有明確的限制。根據外管局在2007年公布的《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境內個人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民幣匯率進入雙向波動階段,東莞建設銀行、東莞農業銀行、東莞工商銀行、東莞中國銀行等多家銀行推出網銀結售匯業務,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提高銀行外匯業務服務價格和效率。

  關于結售匯業務,由于每間銀行服務具有差異性,所關聯的業務也迥然不同。譬如,東莞建設銀行推出換匯業務既針對個人投資者,也適用于企業。市民可以通過網上銀行的渠道自主辦理即期結售匯,便可自行盯市,選擇最佳的時間、最合適的價位自主在線辦理網銀結售匯業務。

  東莞建設銀行相關人士表示,這種方式不僅替代到銀行柜臺辦理業務的模式,企業還可實時掌握外匯行情。“市民只需在網銀客戶端輸入金額,并在確認匯率當前的價格。這樣就可在辦公室辦理即期結售匯業務,有效提高外匯資金結算速度。”

  C.外幣理財產品購買需謹慎

  提及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除換匯外,投資者想到更多的是購買外幣性理財產品。對此,在理財師看來,在人民幣兌換美元的中間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按照需求調整自己的理財結構。

  東莞建設銀行私人銀行理財經理萬輝斌認為,在人民幣匯率持續波動的情況下,購置外匯以及外幣型的理財產品,有利于分散風險,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向。“風險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我接觸到很多高端客戶在早前已做好布局,已經購置多種幣種的理財產品,以規避人民幣的貶值帶來的負面影響。”

  然而,購買國外的理財是否意味著可以帶來更高收益?事實上,理想和現實是不一致的。與人民幣理財產品不同的是,由于外幣型理財產品的需求量不大,只有少數幾個銀行在售,投資者要購買理財產品也只能使用外幣,導致流程更為繁瑣。

  譬如中國銀行東莞分行在近期推出的一款“澳元對美元”的外幣結構理財產品,到期日是今年1月21日,100美元起投,年化收益率僅是2.59%。可見,外幣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普遍偏低,據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外幣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1.54%左右。

  中國銀行東莞分行相關負責人解釋:“外幣型的理財產品的投向一般是銀行的票據、大額存單等較為穩健型的投資,因此其收益略微偏低。”

  針對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教授林江算了一筆賬:目前,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在4.28%左右,遠高于外幣理財產品1.5%—2.5%之間的收益;假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貶值5%左右,總體收益有望超6%。可見,雖然外幣理財產品目前的收益偏低,但是可上升空間大。

  萬輝斌建議,市民可以持續關注人民幣的利率變化,如果手頭上有部分外匯,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適當配置相關的金融資產。“一些高凈值的客戶,我們會建議其配置10%—25%左右的海外資產,具體還得按照實際情況確定。”

  一位業內觀察人士分析,普通投資者是否要配置外匯等海外資產,視乎其家庭配置的情況,以及家庭人員的組成結構。“若有在外國留學或在境外工作的家庭人員,儲備部分外匯還是有必要的。否則,我建議普通的投資者要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不要投入過多的資金進入海外市場,畢竟國外市場機制以及產品跟國內迥然不同,投資者不了解情況極易‘踩雷’。”

  記者 葉永茵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