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梁兆基:中國經濟更波動

2016-01-1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星展銀行高級經濟師梁兆基如何展望「十三五」的中國經濟?他認為,由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一去不返,結構性改革將進入第二階段,屆時經濟將加劇波動;若要取得成功,須視乎中央清除「淤血」的決心,包括容讓低效率企業倒閉。香港商報記者鄺偉軒譚之穎

  「未來改革之路將十分崎嶇,經濟波動性將相當之大!」梁兆基說,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至今,剛好完成首階段的結構性改革,今后四年將步入第二階段,路途不僅崎嶇,且需忍受「短痛」,及至2020年才見「收成期」。他認為,即使屆時內地經濟增長仍然只有5%至6%,但內地的人均國民收入會較現時為高,意味內地經濟質量,將較現時為佳。

  要有決心清除淤血

  過去十年,人行為了維持資產價格「只升不跌」的神話,不斷透過金融工具調控宏觀經濟,但這項工具近年漸見失效。梁兆基認為,在可見將來,資金將從內地持續流走,而人民幣亦將持續貶值。他強調,是結構性改革的必經階段,「若不以這樣的方式醫治,中國經濟的『病』不會康復」。

  要延續內地經濟的結構性改革,倚靠的是什麼?梁兆基說是「膽識」二字,但要體現「膽識」,則要有決心清除「淤血」,「英國在已故首相戴卓爾執政期間容讓當地大量企業結業,若內地今天仿效故人往事,允許企業清算及倒閉,及至2017至2018年,內地經濟即可見生機。」

  梁兆基續說,內地早前確立了《破產法》,并明確點出企業的清算名單,足見中央致力清除「淤血」。不過,梁兆基坦言,結構性改革的代價,就是「嚇人」的數據,「改革意味內地的經濟模式將會改變,這對股市及匯市的震蕩,市場會否承受得了?可以說,嚇人的數據肯定是免不了的。」

  經濟放緩但未失焦

  過去十多年,內地一直倚靠工業生產推動整體經濟向上,但梁兆基說,內地產能過剩問題極為嚴重,金融工具根本不能解決問題,至目前為止,內地仍未成功轉型至高端工業產品的出口國,加上服務業拉升經濟的因素被過度放大,故無可避免,未來內地經濟將持續不景。他估計,2016年,內地經濟將呈「L型」的走勢,且數據「肯定」較2015年為差。

  經濟放緩是不爭事實之際,是否代表內地經濟從此失焦?梁兆基認為「不是」。他說,微觀經濟改革將推動內地經濟向上,但此等不會在傳統增長指標中反映出來,「內地在習近平上臺至今,透過供應側(SupplySide)調控經濟,包括實行利率市場化、為銀行業引入競爭、并讓市場自行決定匯率;未來改革將圍繞去規範化、城鎮化,以及提升女性在勞動市場的參與。」

  二孩政策重要一步

  梁兆基解釋,內地全面實施「二孩政策」,是去規範化的重要一步,縱然有關政策理應早於十年前開始實施,但「遲做好過無做」,期望未來可增加該等「拆牆松綁」的舉措。至於為何要透過供應層面調控經濟?梁兆基解釋,從需求側(DemandSide)解決經濟問題的代價愈趨高昂,且該等手段在短期內不能收效,惟有透過從供應層面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

  另外,梁兆基指出,對決策者而言,相比從需求層面入手,從供應層面入手的準繩度可謂相當之高,加上在中國經濟改革期間,遇上美國加息及歐洲擴大「量化寬松」,在上述因素左右下,當前進行的經濟改革將增添更多不明朗因素。

  「減息降準」這兩大貨幣政策的效力正在減弱之際,梁兆基仍認為,2016年,面對經濟下滑束手無策的年代,人行仍會繼續減息及下調存備準備金率回應市場需求,「即使持續減息導致中美息差大幅收窄,但無可奈何下,人行仍會減息,因這關乎市場對中國的信心問題。」

  香港錯過多次轉型契機

  自開埠以來,香港經歷無數次轉型,由昔日的小漁村,直到今天成為國際級金融中心。環顧香港正處十字路口之際,今天又會有多少機會成功再度轉型?梁兆基慨嘆,香港已錯過多次轉型契機,面對今天營運成本高昂,加上創意文化欠奉,實在沒有條件再度轉型。

  上世紀70年代,輕工業主導香港發展。及至80年代,隨經營成本上升以及鄧小平提倡「改革開放」,在大量工業北移之下,香港亦從此轉為以金融及地產作為推動經濟的兩大重心,直至現在。

  梁兆基說,香港於80及90年代期間,已多次錯失轉型的黃金機會,「80年代本有一次機會實現經濟轉型,可惜碰上鄧小平提倡『改革開放』,在大量工業北移下,轉型大計隨即無疾而終;踏入90年代后期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本應是另一契機,可惜當時未有把握機遇,令香港再次錯失先機。」

  慨嘆香港今天時機不再

  當下人人講求香港應從事高新科技之際,梁兆基慨嘆,與內地相比,香港今天已沒有機會轉型,「相比內地,香港既沒有創意文化,加上營商成本高昂,實沒有條件再次轉型,但即使如此,亦不代表香港就此原地踏步。」

  香港進出口會恢復過來

  香港回歸逾18年,不論金融市場運作以至升斗市民的生活習慣,均與內地日漸靠近。當下「本土」聲音不絕之際,梁兆基卻認為,「大(內地)食細(香港)」在歷史上是永恒不變的定律,「當下中國已帶領全球,更何況是(帶領)香港?」

  內地與香港融合的同時,聯繫匯率的問題近年再度放上港人的議程,有意見認為港元應趁人民幣國際化的契機,檢討與美元掛恥的制度。對此,梁兆基認為,有關問題仍由中央決定,當中政治因素是一大考慮,「在這個問題上,香港沒有多大話事權(Toosmalltosay)。」過去一個世紀,出口是推動香港經濟向上的重要元素,但梁兆基指,經濟形勢改變之下,出口因素將會減弱。但香港出口業又是否從此一蹶不振?又未必。他認為,香港畢竟是轉口港,在全球和內地經濟復蘇之下,香港進出口仍會恢復過來,「只是Margin(毛利)賺少些,只要貨量足夠就可以。」

  縱然內地將主導香港經濟,但這是否意味香港就此被邊緣化?梁兆基說,相對內地,在金融業和法律制度兩方面仍有優勢,「香港在法治制度方面永遠有優勢。」他同時補充,深圳物流業或會分薄香港在該領域的優勢,但香港的清關制度尚具效率,故對香港并不太擔心。

  人幣今年貶值3%至5%

  今年以來,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全面逆轉。踏入2016年,梁兆基又如何展望人民幣匯率走勢?他認為,人民幣將以「循序漸進」方式貶值,而人行容讓人民幣貶值,旨在扶持銳意蛻變的廠商,相信人民幣不會出現暴跌場面,而人民幣的貶值幅度,則與2015年相若。

  料貶值可助廠商變革

  過去十年,人民幣不斷升值之際,因廠家的成本不斷上漲,導致中國的低端技術持續外流。梁兆基認為,面對內地設廠成本愈趨高昂,低端廠商一去不返已成不爭事實,當下人行容許人民幣貶值并非旨在吸引低端廠商回流,而是期望利用較低匯率,扶持正在向上流動,及銳意蛻變的內地廠商。

  人行容許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另一原因,是希望透過放寬匯率限制,并予市場空間,決定日后人民幣匯率的高低。梁兆基指出:「鄰近貨幣盡皆經歷貶值以后,人民幣不再可能維持高匯率,若人行勉強維持人民幣匯價,相信中國的經濟狀況只會較現時更差。」

  梁兆基表示,當前人民幣持續貶值,正好反映是市場調節人民幣匯價的結果,「消除外匯限制旨在什麼?是為了讓人民幣自由浮動,當市場自行調節完成過后,市場可望回復對人民幣的信心」。

  2015年人民幣合共貶值約5%。展望2016年,梁兆基預期,人民幣貶值的幅度將介乎3%至5%,與2015年相若,「但最重要的是,市場不應抱過分恐慌,當前人民幣匯價,很大程度是市場過分恐慌導致的。」

  對內地經濟投信心一票

  中國經濟「破七」的一刻,國際間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梁兆基認為,縱然中國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遇上不少阻力,但相比昔日前蘇聯(SovietUnion)、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而言,中國尚算有「國運」,直至現在為止,尚未犯上令經濟陷入衰退的致命錯誤。梁兆基說「相比全球其他國家,中國在推行經濟改革方面,可算是最勇敢的!」梁兆基認為,全球其他國家選擇「印銀紙」之際,人行反而采取偏緊的貨幣政策,縱然當中遇上阻力,但總的來說,對內地經濟仍抱正面態度。

  改革過程未犯大錯

  為何對內地經濟投下信心一票?梁兆基以昔日蘇聯及今天中國,比較箇中原因:「昔日蘇聯采取『一次全面性』(BigBangApproach)方式推行改革,但結果是一發不可收拾,恨錯難返;相反中國則抱『摸著石頭過河』態度,不致重蹈其他國家覆轍。」

  事實上,前蘇聯於1990年8月制訂「500天計劃」。這種一蹴而就的改革方式,雖然可給予外間耳目一新的形象,結果卻因為造成經濟秩序的混亂,拖累經濟陷入衰退,不僅間接導致前蘇聯解體,遺害更伸延至新成立的俄羅斯,令當地經濟沒入漫長低谷。

  至於歐美解決金融風暴及債務危機的方法,是狂開「印鈔機」,即坊間所謂的「量化寬松」措施,透過向市場注入無限資金維持流動性。但梁兆基認為,美國實行「量化寬松」的結果,是當地經濟曾陷入「流動性陷阱」(LiquidityTrap),當呆滯過后,才現復蘇;至於日本則在90年代泡沫爆破過后,亦曾經推行「零息政策」,最終陷入「迷失廿年」,翻身無期。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