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0

唱衰蘋果前要知道的五個事實

2016-02-15
来源:《財經國家周刊》

   記者 李瑤

  蘋果公司發布2016年第一財季的業績報告後,“股價暴跌”、“跌幅創兩年最高紀錄”的消息再次登上了各大科技媒體的版面,一股熟悉的唱衰蘋果之風撲面而來。

  在所有文章中,最為形象的描述,莫過於股價“跌掉一個京東”,蘋果新一季度的財報發布後,第二日股價跌幅超過6.5%,一夜之間市值縮水逾360億美元,比京東當時346億美元市值還高。

  看上去的確驚悚,但有幾個關鍵性問題,在一片唱衰聲中,被有意或無意地忽略、混淆了。

  1.蘋果不是第一次“要完”

  早在2012年,蘋果公司股價就曾出現過一次持續下跌,到2013年4月累計下跌44%。

  也是從第一次持續下跌開始,蘋果“要完”的唱衰聲,幾乎成了每一季度財報的伴生產品。

  這么看,是有點慘。但是,請注意,跌的不只蘋果一家!

  作為蘋果死對頭,三星這兩年股價下跌的悲慘程度相比蘋果有過之而無不及。2015年9月,連續下滑五個月的三星股價蒸發了近600億美元,直接“跌出一個小米”。(2015年8月,有媒體報道稱,小米在第6輪融資中給自己估值600億美元)

  蘋果的困境更是幾乎所有智能手機廠商的困境。IDG的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幅9.8%,首次下滑至個位數。

  無論是“跌掉一個京東”還是“跌出一個小米”,蘋果和三星不好過,其他廠商同樣沒好到哪裏去。

  2. 股價下跌不是因為財報虧損,而是預期下降

  不少人將蘋果股價暴跌歸結為營收虧損,這顯然是沒看財報。來看三組數據:

  (1)第一財季淨營收為758.72億美元,比2015年同期的745.99億美元增長2%;(2)淨利潤為183.61億美元,比2015年同期的180.24億美元增長2%;(3)第二財季營收預計在500億美元至530億美元之間,毛利率預計在39%至39.5%之間。

  是的,蘋果仍在盈利,甚至仍然創下紀錄。

  只不過,美國股市以價值投資為核心,看重企業的未來業績展望而不是現狀。雖然第一財季業績再創新高,但業績增長率嚴重放緩,第二財季業績展望未達到分析師此前預期,再加上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後,美股整體下跌,蘋果股價應聲下跌就不奇怪了。

  3. 比起iPhone銷量,蘋果更擔心彙率

  受iPhone銷售增速可能已見頂的擔憂影響,蘋果股價在過去的六個月內下跌近20%。而供應商方面也傳出消息稱,蘋果將在2016年第一季度削減iPhone 6S/6S Plus30%左右的計劃產量,以幫助零售商消化現有庫存。

  iPhone銷量增速降低一方面減少了實質營收,另一方面成了蘋果股價爆跌的輿論導火索。這看起來確實是蘋果最大的心病。

  但相比之下,就股價和市值而言,當下最讓CEO庫克寢食難安的,是全球彙率的變動。

  從財報看,蘋果公司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當前,英鎊、歐元、加元、澳元、墨西哥比索、土耳其裏拉、巴西雷亞爾和俄羅斯盧布持續疲軟,美元彙率蠶食了蘋果公司相當一部分的海外收入。

  庫克已經明確指出,與2015年第四財季相比,彙率變動給蘋果海外收入造成的損失高達15%,嚴重拖累了營收和股價。

  4. 蘋果顛覆者出現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幾率為零

  每次蘋果股價暴跌,關於蘋果發展前景的問題都要被重新拎出來細數一遍。但換個角度來看,目前智能手機市場出現了把蘋果拉下神壇的廠商?

  不可否認,雖然Android陣營智能手機的體驗有了大幅提升,但至今無法實現軟硬件一體化的高溢價,反而持續在低價泥潭中來回掙紮,很難有利潤去支撐起品質和品牌。

  一個直接的數據,2015年的銷售數據顯示,蘋果iPhone手機的平均售價高達680美元,而在Android陣營中,表現最為搶眼的華為,平均售價282美元,而小米手機,平均售價是149美元。

  雖然蘋果公司創新力開始減退,股價出現暴跌,但能將蘋果拖下神壇的繼任者並未在蘋果的主營業務領域出現,我們頂多可以說,蘋果公司到了一個發展拐點。

  當然,這並不意味這蘋果能夠永遠待在那個寶座上,多年前幾乎沒人能想到蘋果會把諾基亞拉下神壇,但它還是發生了。顛覆蘋果的產品和廠商,有很大可能,在手機以外的領域。

  5. 蘋果的危機是與時代的創新模式脫節

  人人都知道,蘋果的創新力大不如前。作為喬布斯的繼任者,庫克也順理成章地背上了黑鍋。

  但事實上,庫克時代的蘋果從來不缺乏創新的野心,從蘋果手表、汽車、虛擬現實等產品或傳聞中,你就能略窺一二。

  問題在於,蘋果一直試圖努力保持的創新模式和創新文化,並不適用於當下了。

  仔細梳理喬布斯、比爾?蓋茨時代的矽穀創新文化就能發現,當時的創新是叛逆式創新,輟學、車庫創業盛行,所有人崇尚的,都是建立一種與現實完全不同的文化,建立自己的產品和品牌帝國。

  但今天,你再去矽穀多探訪一些時日,就會發現,這種叛逆的創新文化基本消失殆盡了,取而代之的,是三種截然不同的混雜面貌,一是殘存的叛逆創新,二是稀有的工程師創新,三是主流的西裝革履資本創新。

  尤其是資本創新,當矽穀吸引了大量風險投資人後,能夠最快速帶來最大資本回報的模式,成了最受青睞最受追捧的對象。需要長周期研發的叛逆技術性創新,反倒最不受待見。

  跳出矽穀,如果將創新放大到美國全境,就能看到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美國的創新創業,已經擴散到全境,而且從一些專注美國項目的中國風投機構收集的數據來看,這些創新創業,有三個特點,一、聚集在頂尖高校周邊,二、以小公司小團隊為主,三是開放合作。

  這些特點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靠自己一個人在車庫創造顛覆產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但反觀蘋果,盡管庫克接棒後,蘋果的形象已經大變,可骨子裏封閉的自我為中心的企業文化,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觀。

  現有的手機、電腦、iOS系統等產品體系如何極度封閉已無需多言,即便是未來若有若無的蘋果虛擬現實、蘋果汽車也是如此,時至今日外界仍然沒人知道,蘋果究竟在幹什么。

  而另一面,在穀歌、Facebook等新興企業的帶動下,如今的科技創新人才往往更喜歡開放的企業環境,如果無法持續吸引優秀的創新人才加入,蘋果的創新問題不會有顯著的改觀。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