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商大戰中,價格成為各平台的撒手鐧。可是,電商平台低價售車是否涉嫌壟斷?我們還能通過電商買到相對便宜的車嗎?
3月23日,由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起草的《關於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公開征詢意見,在4月結束意見征詢並正式發布後,汽車行業的第一個反壟斷指南就將面世,這將對汽車行業未來的規范運營帶來重要的影響。
根據此前的報道,自2014年初,隨著反壟斷的觸角伸入汽車業,包括寶馬、奧迪、奔馳、克萊斯勒、東風日產等多家整車汽車及其經銷商、零部件企業都因此受罰,累計處罰金額超過20億元。隨後,反壟斷事件在汽車行業內不斷向縱深推進。
從事汽車反壟斷的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魏士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企業而言,不僅要了解《指南》對壟斷的界定,更重要的是了解豁免的條件,只有了解這些,企業才真正清楚什么可為。”
“一口價”電商售車將被豁免
去年,是汽車電商大戰最為激烈的一年,比如阿裏汽車在“雙11”的電商大戰中主打“整車特賣”,部分品牌車型 甚至半價銷售。“一口價”已經成為汽車電商的 慣用銷售模式。有統計顯示,2015年“雙11”,天貓和國美在線四家網站在線明碼標價的車型,即“一口價”車型高達2620款。一些電 商公司促銷的整車價格都遠低於市場價格。因此,在《指南》草案的幾次討論中,電商公司低價售車是否涉嫌壟斷的爭議不斷。
《指南》指出,實務中存在汽車供應商通過電商平台在一定時期以統一價格銷售汽車,與不特定的最終用戶直接達成交易,僅通過經銷商完成交車、收款、開票等交易環節的銷售。在該等電商交易中,經銷商僅承擔中間商的角色協助完成交易,與完全意義的經銷商有所不同。
“這就意味著當前流行的汽車廠家‘一口價’售車等電商行為將獲得豁免。”一位不具名的市場分析人士指出。
《指南》指出,《反壟斷法》第十四條明確禁止限制競爭效果非常明顯的固定轉售價和限定最低轉售價。根據個案分 析原則,如果經營者能夠證明該等價格限制不 會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競爭,並且能夠使消費者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經營者可以根據《反壟斷法》第十五條的規定對固定轉售價和限定最低轉售價主張個案豁免。
《指南》具體指出,新能源汽車推廣期(9個月內)可以固定銷售價格、限定最低轉售價;在廠家直銷、政府采購、汽車供應商電商銷售等情況中,經銷商作為中間商提供服務限制轉售價格的,可以豁免。
魏士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電商‘一口價’售車享受豁免權,實際操作中可能會被企業鑽空子。因為一旦汽車廠家與經銷商暗自商定價格後,通過電商平台銷售,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縱向價格壟斷的行為,但是很難被發現。”
根據《指南》的規定,在我國汽車市場上,“縱向協議”主要體現為汽車廠商與經銷商簽署的協議,也可能通過商務政策、通函、資訊、通知等形式達成。《指南》除明確了汽車行業的縱向壟斷豁免條件,對各地已經實施多年的二手車“限遷”的問題也明確了廢除的意見。
在《指南》第五部分中明確指出,各地和機構應廢止“含有限制汽車市場准入和汽車自由流通等內容的規定”。此 外,《指南》認為,“要求二手車必須在車輛注 冊登記所在地交易”“限制二手車交易必須由二手車交易市場開具發票”等行為,違反《反壟斷法》第五章規定,實施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
所謂二手車“限遷”,是指一些地方對於外省或者外市的二手機動車,采取限制環保標准、限制年份等措施,以避免這些車輛大量流入本地市場。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目前全國約300個地級市出台了二手車的限遷政策。
《指南》認為,二手車交易中的濫用行政權利排除、限制競爭行為,不利於綠色循環消費和汽車市場可持續發展,還限制了汽車所有人的物權處置權益,延長消費者換車周期,間接影響新車銷售市場。
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的統計顯示,北京新車增長主要來源於二手車的外遷和報廢車輛,北京二手車交易過戶外遷率每下降1個點,影響新車銷售下降1.6個點左右,去年全年影響新車需求下降7%。
今年1月,北京二手車成交過戶約7.2萬輛,同比增長21.5%,其中二手車外遷率36.21%,新舊車比 1:1.58;2月,二手車成交過戶約3.5 萬輛,同比下降22.7%,外遷率為33%,新舊車比1:1.46。從數據可以看出,2月二手車市場受春節影響嚴重,成交量不到1月的一半,但仍高於同期 新車銷量。
在《指南》中,此前曾被汽車行業內人士呼籲應該納入其中的平行進口汽車貿易,並未過多涉及。此前,從事反壟斷的律師黃偉曾告訴記者:“目前阻礙平行進口發展的重要問題,是跨國公司對貨源的限制,這很難界定為壟斷。”
對此,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王曉曄表示:“要不要禁止平行進口?那是一個國家政策的問題,但不是反壟斷的問題。”
除了二手車限遷、縱向壟斷享有豁免之外,《指南》還對汽車流通領域、售後維修、零配件等環節可能出現的壟斷行為進行了明示。因此,有觀點認為,在《指南》出台之後,汽車行業的整個產業鏈條都將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