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畅销书作家纷纷开公司 引一窝蜂追随

2016-03-30
来源:北京日报

 张嘉佳以“心灵鸡汤”文艺作品闻名。

 江南一部热门作品获近亿元改编投资。

 本报记者 路艳霞
  IP,就是指能被改编的知识产权内容。当IP成为市场的热词后,作家们也不甘落后,纷纷开起了IP公司,近来,畅销书作家江南、张嘉佳等人新开了公司,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从目前来看,这些作家的大动作,并不会引发一窝蜂地追随。在很多作家看来,这个风跟不得,安心写作才是作家该有的本分。
  作家开公司才能不廉价
  作家新开的公司,看起来阵势很大。江南新开的北京灵龙发展有限文化公司是一家作家公司,致力于畅销作品的创作、剧本改编、影视研发和游戏授权,为年轻的受众群体提供健康向上、有启发的文字和影像作品。据说其一部热门作品就获投资近亿元,让爬格子的人惊叹不已。而江南更是对外宣布,为了改变中国文学廉价的局面,想用职业的文学代理制度解决他们的问题,以1%接近免费的价格,做签约作家的代理人,并会帮助作家建立团队,提供透明化的服务。
  作家开IP公司,有的是和影视公司合作,作家只对出品内容进行把关。有的更彻底,需全盘把握公司发展方向。悬疑作家周浩晖和万合天宜影视公司进行了合作,他擅长悬疑小说创作,通过双方合作,对方不用再去市场高价收购IP,自己生产出的小说可共同开发,实现双赢。“对作家来说,从产业链最低端到了产业链的前端,实现了彻底转型。”
  擅写政商题材的作家何常在最近也开了一家文化公司,公司远景规划等都由他一手制定,绝不是什么甩手掌柜。“开IP公司,应该说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何常在说,在IP大潮下,是IP提供公司和购买公司的大火,却无人提及IP的生产者作家,这显然不是正常现象。他经过冷静思考后,产生了要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的想法。
  对于作家们来说,走出这一步还有无奈的成分。何常在写过30本畅销书,也从事过电影和电视剧剧本的创作,他抱怨有太多不懂内容的人指手画脚,要求按照他们的意思修改剧本,但他们又不清楚面向市场的作品,“不懂内容的人却有话语权,导致一个剧本变成了大杂烩,一个原本有可能大火的IP由此被毁掉。”何常在说,自己做公司,希望改变如此不堪的局面。
  “网红”也能包装成畅销书
  作家们的到来,给出版、影视行业带来了新鲜气息。网络红人穆熙妍去年在台湾出了一本宠物书,她的一本谈情感的新书将由张嘉佳新创立的时间海文化公司推出,并于4月30日开始预售。张嘉佳曾到台湾见过穆熙妍,两人谈得不错,他听闻穆熙妍喜欢写些东西,决定给穆熙妍出书。时间海文化公司市场总监曹炜怡说:“我们看了她的文字,大家都很喜欢,所以决定试一试。”结果,这个只出过宠物书的女孩,将会见证她首部文艺作品的诞生。
  在曹炜怡看来,张嘉佳常常会出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招儿,“他不讲什么条条框框的东西,他说所有项目要做得好看就行,不会偏重什么类型。”张嘉佳手头上有一批跨界的影视项目,不仅有电视剧《老情书》、电影《从您的全世界路过》、网络剧《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也有软科幻网剧《地球上的十分钟》。
  无独有偶,作家周浩晖也时常迸发出新创意。周浩晖所在的公司将会出品一系列网络电影,一众畅销书作家都会加入。周浩晖透露:“我会给他们施展空间,大家自写、自编、自导,每人完成一部电影。”他说,这次合作虽然稿酬不是很高,但会有很高的项目分红,大家玩儿好了,将有很好的市场回报。
  和前者不同,江南的玩儿法更注重高科技。江南幻想文学系列作品包括《九州缥缈录》《龙族》等,过去囿于技术限制,迟迟未能进行影视改编,接下来江南将带领公司采取VR技术,进行全新开发。“我们相信创意,任何经营都只是给创意加分,而不是经营超过创意。至于好处,无非是还原作品的气宇和灵魂,令我们在喧嚣的时代里,像笔直的矛枪那样向前冲去。”
  争着当老板可能影响写作
  作家们的到来,无疑对业内造成了一定的触动。“大牌演员到了一定级别,都有自己的团队,作家成立自己的公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毛闵峰认为,IP市场就像步行街一样,去的人多了,生意才会兴旺,也才会有更多的人和更多的资本进入。
  作家们的新玩儿法,也确实值得借鉴。张嘉佳为并无写作经验的网红穆熙妍出书,获得毛闽峰的“点赞”。他说,如今的图书市场经典作家不死,但新的作家正在涌现,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也许是淘宝上的皇冠大卖家,也许是巴黎时装周上T型台上的人。“张嘉佳对作家的全新开拓,让人们感觉到写作不单是文学写作,不单是个人表达,它更能成为产品,成为像可口可乐一样可以消费的东西。”
  畅销书作家纷纷开起公司,却并未引发作家圈一窝蜂地跟进。在刚公布的2015年作家富豪榜中,唐家三少以2亿元版税总额高居榜首,但他至今仍旧保持每天七八千字的作品更新频率,并坚持把创作放在核心,“无论怎样,我都不会轻易转型,写作是我最重要的事业。”“商业操作归商业操作,写作者还是要忠于写作。”作家马伯庸说,IP是有开发价值的,但是作为一个写作者来说,写作是个享受的过程,而不是做出商品拿出去卖。“写作还是要发自内心地去写才好,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不一样。”
  即便那些先吃螃蟹的人,也发出了劝告。江南提醒道:“经营和创意是两回事,如果处理不好,经营会影响到创意,只有当你判断自己行有余力的时候,才应该成立自己的公司。”而何常在同样很清楚,其个人不会引起风潮。“根据我接触的作家朋友来看,不管是传统作家、网络作家,有商业头脑的不在少数,但社交能力是短板,这是自己做公司的一大不利因素。”更要紧的是,从内容到发展规划,到资本运作、整体商业思路的形成,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大部分作家未必能胜任。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