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劉佳玲、鄧建樂、莊海源報道:工商銀行(1398)、中國銀行(3988)和建設銀行(939)昨日相繼發布2015年業績,四大行中只剩農行(1288)業績暫待揭曉。總結三間銀行的表現,內地銀行業盈利高增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內地經濟轉型陣痛期間,凈息差收窄、不良貸款率攀升等趨勢已成為銀行必須面對的問題。
中行盈利增長較佳
三大行中純利增幅最大的是中行,去年股東應占溢利為1708.45億元,按年增長0.74%;其次是工行,純利按年增長0.48%至2771.3億元;建行以純利增長0.14%至2281.45億元排名第三。對於盈利增長的疲弱態勢,中行行長陳四清表示,與前幾年的高增速相比,這個增長速度可能不值一提,但在目前新常態的經濟環境下,能取得盈利增長已經不容易。
在盈利艱難的境況下,各銀行紛紛降低派息比率,保留資產。工行派末期息每股0.2333元,較2014減少8.65%,派息比率下降2.44個百分點至30.3%。建行末期股息每股0.274元,按年減少8.97%,派息比率按年下降3個百分點至30%。中行雖然維持約31%的派息比率,但末期息每股派0.175元,全年派息額減少7.89%。
凈利差收窄影響盈利
純利的下降與凈利差的收窄有莫大關聯。內地存款利率自由化,人行去年五次降息降準,這些因素都導致銀行生息資產收益率下降幅度高於付息負債成本率下降幅度,凈利差應聲而降。去年,工行的凈利差縮減最大,收窄16個基點至2.3%;建行凈利差收窄15個基點至2.46%;中行凈利差收窄13個基點至2.12%。中行行長陳四清表示,對於2016年中國銀行業凈息差的看法是三個字「還會降」,因銀行息差降低將減少企業貸款負擔,對實體經濟產生支持作用。
內地政府開展供給側改革,處於傳統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還貸能力減弱,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隨之攀升。三大行去年的貸款減值損失和不良貸款餘額均有所上升。去年建行的不良貸款率增加0.39個百分點至1.58%;工行不良貸款率按年增加37個基點至1.5%;中行則按年上升0.25個百分點至1.43%。中行首席風險官潘岳漢表示,內地經濟深度調整,銀行業資產質量形勢不容樂觀,中行有信心通過各種風險控制措施,維持不良貸款率的穩定。
中銀香港賺268億創新高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莊海源、劉佳玲、鄧建樂報道:中銀香港(2388)去年盈利升9%至267.96億元(港元,下同),創上市新高。期內,由於凈息差按年收窄21個基點至1.46%,凈利息收入則跌3.7%至257.4億元;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表示,主要受人民幣業務影響,未知今年人民幣業務對凈息差的負面影響會否持續,但相信未來息差有望逐步回升。
中銀香港指出,盈利增長主要受非利息收入強勁增長所致。年內,凈服務費及傭金收入強勁增長26.1%至114.7億元,出售部分金融資產錄得較高凈收益、銀行業務凈交易收益上升及保險業務凈經營收入增加。董事會建議派末期息每股0.679元,連同中期息,全年派息1.224元,派息比率48.3%。
購母行東盟資產今年完成
岳毅強調,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礎,人民幣對美元雖有波動,但對一籃子貨幣仍然穩定,對人民幣匯率保持信心。他提到,公司收購母行中國銀行(3988)的東盟資產將於今年完成。收購后,會將香港成熟的服務模式復制到東盟地區,并會利用該行的優勢,做好「一帶一路」的建設項目,預計有助該行人民幣跨境業務。
事實會證明穆迪錯判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莊海源、劉佳玲、鄧建樂報道:工商銀行(1398)董事長姜建清表示,銀行業最怕不良貸款和虧損,但內地銀行的資產質量和不良貸款都是可控,完全有能力解決不良貸款。他指,有很多方式解決不良貸款,最重要是該行有專門處理不良貸款的團隊,亦有為不良貸款證券化設試點摸索,摸索如何有序開展。他說,「債轉股」是解決不良貸款的方法之一,要本著市場化、商業化、法制化原則來開展,但有關細則未明確,會審慎處理這些處理不良貸款的新渠道。
姜建清指出,工銀去年不良貸款率為1.5%,較內地銀行業平均1.67%低,在國際間亦處於優良水平;去年撥備率亦高達156%,亦用600億元(人民幣,下同)處理近1700億元不良貸款,有足夠能力處理不良貸款。對於早前評級機構穆迪因為內地的銀行不良貸款上升而調低部分銀行評級展望,他回應,「未來的事實會證明穆迪對中國銀行業的判斷是錯誤的。」
談到對內地房地產的貸款情況,姜建清指出,該行的個人住房融資額達到2.52萬億元,資產質量非常好;平均貸款成數約在五成左右。他認為,相關業務必須健康、平穩發展,在辦理個人房貸業務時會嚴格甄別,亦對三四線城市的開發貸款嚴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