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中華經濟研究院昨日公布3月台灣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非制造業經理人指數(NMI)指數,雙雙呈現擴張,釋出景氣觸底訊號。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吳中書認為,台灣經濟下滑的情况已見趨緩,但仍呈現疲軟調整,第二季落底的機會大。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台灣制造業仍面臨多重困境,未來還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幫助企業走出困境。
制造業PMI創1年新高
根據昨日公布的數據,3月份PMI上升至54.9%,月較上月一口氣回升13.5個百分點,從收縮轉為擴張,并創去年4月以來新高;NMI為50.5%,月增7.6個百分點,指數大於50%的榮枯線,整體指數也由緊縮轉為擴張。
吳中書表示,由於2月春節營業天數較少,低基期效應使得全體制造業回報新增訂單與生產數量皆較前月大幅攀升,是3月PMI躍升主因之一。PMI的5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生產與人力户用數量呈現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為下降,現有原物料存貨水準則持續緊縮。
另外,3月NMI同受低基期因素影響,4項組成指標中,商業活動與新增訂單呈現擴張,人力户用數量則續呈緊縮,供應商交貨時間仍為上升。對此,吳中書表示,雖然PMI與NMI都呈現擴張,但經過季節調整后,PMI仍呈現收縮,不過近幾個月PMI與NMI顯示台灣經濟下滑的情况已見趨緩,但整體還是呈現疲軟調整的階段。
挑戰依舊嚴峻
至於是否景氣即將由谷底翻揚?吳中書說「目前是有這個跡象」。他說,慢慢的下跌幅度開始趨緩,廠商對於未來的看法較以前正面一點,但各產業對未來前景看法仍顯保守,接單仍呈現「近10年來少見急單」、欠缺長期交貨契約影響,全體非制造業更連續10個月看壞「未來6個月景氣狀况」。因此吳中書認為還無法認定已看到春燕,惟可見經濟下滑幅度趨緩,預期景氣在第二季築底。
對於台灣制造業景氣是否好轉,台灣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認為,台灣制造業的附加值依然相對較低,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面臨著技術研發人才不足、需求變化快、研發產品生命周期短、缺乏技術信息、技術無法突破等難題。應加強扶植各地生機盎然的新農業、中小企業及青年創業,為地方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可以大力發展觀光休镕產業、住宅改造、養老產業等,在改善民眾生活品質的同時,增加就業機會。
台灣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榮譽顧問李勝彥則表示,相關部門在政策制定上應該注重產業的集聚,減緩產業外移,從而加快培養相關領域的優秀專業人才,推動企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