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4

瓦格纳名作《唐豪瑟》国家大剧院首演

2016-04-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唐豪瑟》剧照-第三幕:唐豪瑟得到救赎。

     中新网北京4月6日电 (记者 高凯)4月6日晚,国家大剧院制作瓦格纳歌剧《唐豪瑟》迎来首演。
  在德国音乐巨匠瓦格纳歌剧创作的历史上,1841年至1848年间先后创作完成的《漂泊的荷兰人》《唐豪瑟》《罗恩格林》为瓦格纳“浪漫主义风格”歌剧。国家大剧院早在2012年,便已推出《漂泊的荷兰人》与《罗恩格林》。随着此次《唐豪瑟》的首演,国家大剧院已将瓦格纳“浪漫主义风格”歌剧全部搬上舞台。
  在表现救赎与维纳斯堡感官爱情世界并存的《唐豪瑟》序曲中,《唐豪瑟》拉开帷幕。
  活跃在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一线的瓦格纳男高音歌唱家恩德里克·沃特里希,以雄壮有力的声音塑造了中世纪游吟诗人唐豪瑟在欲望之爱与圣洁之爱间的游移与抉择,第三幕中一段叙述唐豪瑟在罗马寻求救赎曲折经历的“罗马自述”,更被沃特里希演唱得充满张力、引人入胜。在剧中饰演伊丽莎白的女高音歌唱家芭芭拉·哈维曼,也以充满戏剧性又抒情温暖的声音,表现出人性的美好与爱情的高洁。而朱赛皮娜·皮翁蒂以精湛的演唱与表演,传神地塑造出妖娆又拥有强烈占有欲的维纳斯。此外,在剧中饰演沃尔夫拉姆等游吟诗人与赫尔曼侯爵的歌唱家马库斯·维尔巴、曼弗雷德·海姆、维森特·奥姆布埃纳、卡斯腾·麦威斯、库尔特·阿泽斯拜尔格、赖纳·曹恩,也以出色的表现,为观众倾述中世纪游吟诗人的心灵世界。

  除了一众国外艺术家的精彩表现,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的演绎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长达近14分钟、浓缩表现歌剧情节和精彩旋律的《唐豪瑟》序曲,被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绎得跌宕起伏,而且整部歌剧中,乐队在与人声的紧密交融中也源源不断地释放出音乐能量。执棒该剧的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兼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吕嘉曾表示,“瓦格纳作品,人声与乐队、和声是综合的、一体的,他的作品更像是音响的洪流,具有强悍的德意志风格,光彩夺目。”而歌剧中大量的合唱段落则在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演绎中焕发出动人光彩。
  其中,歌唱比赛大厅里宾客们的合唱雄伟大气;两度响起的“朝圣者的合唱”庄严感人;维纳斯堡水妖们的合唱则充满了难以抗拒的魅惑。
  剧尾时,年轻的朝圣者们唱起的表现唐豪瑟得到救赎的合唱,仿佛巨大声浪扑面而来,令观众体验到只有在现场才能获得的震撼与冲击。歌唱家与乐团、合唱团在音乐上的相互“较量”与融合,带观众感受到了瓦格纳歌剧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舞台视觉呈现上,此版《唐豪瑟》充满了象征主义的色彩。
  担任该剧导演、舞美设计的欧洲著名导演皮耶·阿里将舞台的核心设计为一座有着四个侧面的宏伟建筑。这个独具匠心的“四面体”,不仅让剧中维纳斯堡、瓦尔特堡歌手比赛大厅、瓦尔特堡的山谷等场景进行灵动的转换,同时充满了深刻的寓意。
  皮耶·阿里说,“如同某种阴阳之间的渗透,这座巨大建筑的每一个侧面,都是对另外一面的否定。例如,维纳斯堡具有诱人的幻觉,代表着罪恶的面貌。然而,它的后面就是瓦尔特堡。城堡置身于自然当中,有钟楼发出的声响和鸟儿的啼鸣,也有晨曦与黑夜,它们都为灵魂带去安宁。”皮耶·阿里也通过丰富的影像,极大地丰富了舞台的视觉。
  其中,第一幕维纳斯堡海妖们的舞蹈、第三幕“朝圣者的合唱”等段落,都通过与舞台表演、音乐交融结合的影像,将有限的舞台空间给予无限的拓展与延伸。
  皮耶·阿里表示,“这种丰富的舞台视觉效果,并非仅仅为了在戏剧性上给人愉悦,而是始终在努力对作品的深层内涵进行诠释。”
  该剧在6日首演后,7日,由莫华伦、孙秀苇、袁晨野、朱慧玲等华人歌唱家领衔的另一组阵容,也将唱响这部探寻爱与救赎的杰作。本轮演出将持续至10日。
  随着《唐豪瑟》的首演,以“探索·经典”为主题的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16也正式拉开帷幕。(完)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