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环团促严惩破坏后海湾生态

2016-04-26
来源:香港商報

  23载435宗违规 非法填塘85公顷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林骏强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昨日发表研究报告,称在1992年至2015年期间,后海湾出现435宗违规发展个案,当中20%为非法填塘个案,涉及85公顷土地,破坏当地生态。该会指出,相关罪行首次最高罚款为港币50万元,但至今仅有6%个案被罚款,而且平均罚款额仅有6.6万元,缺乏阻吓力。该会促请当局加强有效执法,加重罚则,要求将被破坏的鱼塘恢复原状,同时亦应建立更全面的资料库。

  仅6%个案被罚款平均6.6万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昨日发表研究报告,反映的是后海湾一带高生态价值鱼塘的破坏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环境保护主任刘兆强介绍说,今次的研究范围是1992年至2015年之间,发现於后海湾「湿地保育区」、「湿地缓冲区」,以及包括「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私人土地,共有435宗违规发展个案,占地约153公顷。

  刘兆强续说,在这435宗个案之中,20%个案为非法填塘个案,涉及85公顷土地。他称,当中只有三成个案被要求恢复鱼塘原状,惟至今仍然未有个案完全恢复原状。他举出不同例子,其中落马洲惇裕路的一个占地22公顷的填塘个案最严重。他说,该处虽然被划为「湿地保育区」,发展需达至「零湿地损失」,但该处於17年来一再发生填塘活动,以作为泊车等用途,情况至今仍然没有解决。

  规划署执法宽松一拖8年

  该会质疑有关个案源於政府当年未有在填塘开始时,便要求涉及破坏的地主恢复鱼塘原状,导致破坏情况持续并扩展。刘兆强坦言,如果执法拖延的时间愈长,填塘行为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愈大,将来恢复该地原状的难度也愈高。

  他称,法例规定相关罪行的首次最高罚款为港币50万元,但至今只有6%、共28宗个案被罚款,而且平均罚款金额也只有66392元。他直言,有关罚款相对於现今该区一带土地违规使用所得到的回报,显然缺乏阻吓力。该会称,规划署执法较宽松,而且执法程序需时较长,甚至有宗个案相关程序长达8年。

  促当局有效执法加重罚则

  该会促请当局除加强有效执法,加重罚则之外,亦应加快调查及搜证等工作,并应对涉及填塘的违规个案发出《恢复原状通知书》,要求将被破坏的鱼塘恢复原状。该会又建议当局要建立全港乡郊基线资料库,并建立更开放的违例个案档案资料室,以供市民查阅。该会亦希望规划署可以把《生物多样性公约》主流化,并让有关部门认知其工作与保育其实息息相关。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