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全世界媒体人都在思考。昨天再有香港纸媒传出裁员消息,面世约半年的《E周刊》盛传计划缩减刊物页数及裁员,拟削减整份刊物的四至五成开支。香港纸媒的势头如同一只被洗仓的股票,股价正一泻千里。
个人从两个层面思考,从公司角度看,就是要成为BAT那样的庞然大物。媒体是连结一切,互联网也是连结一切,BAT因而也可以称之为新媒体。BAT尤其是腾讯、阿里抢了传统媒体的奶酪,传统三大媒体包括纸媒、电视、广播企业因而江河日下。此消彼长,BAT悄悄地壮大,传统三大媒体悄悄地式微。
传统三大媒体悄悄式微
从个人角度看,出路之一就是成为「网红」或「大咖」。「网红」即网络红人,「大咖」则是闽南话引伸出来的一个词,本意为大角色,后指为在某一方面的达人。亦即一个记者或编辑,从此再难遵循传统新闻学的理论,隐身幕后纪录历史,而是需要走到幕前推销自己,吸引关注度,需要为五斗米折腰。
这是一个估值问题,传统新闻工作者隐身幕后默默地传播资讯,构建不了一个合理的估值模式,媒体人及媒体企业同理;新一代的媒体网红或媒体大咖自有盈利方法,能够估得了值。估值模式代表什麽?代表资金流向,代表这终究会是传媒业界的大势所向。
估值模式决定媒体模式
香港传媒圈过於安逸,当风暴来临时显得措手不及。北望神州大地网红同业,网红经济学家李大霄参与的「功夫财经」公众号,融资多轮估值两个亿人民币,尽管刚刚被封,相信终会春风吹又生;内地最帅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吴晓波频道」更不得了,按照影响力估值,保守估计2个亿人民币走不掉,这些都是珠玉在前,不妨借监。
蔡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