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5月12日专电 题:“穿马褂”的音乐剧,如何跳好“爵士舞”
新华社记者彭卓、李斌
“在音乐剧中融入东方元素,不是穿着马褂跳爵士舞。”作曲家三宝日前在广西柳州表示,不能完全照搬西方音乐剧的表现形式,而是要有符合中国逻辑的叙事方式。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采用了高科技舞美技术表现故事情节和情感。在欧美,音乐剧非常流行,相当于舞台上的“流行歌曲”。
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音乐剧已成为独具艺术魅力和强大生命力的剧种。专家表示,音乐剧并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可以在文化教育和经济利益上获得双赢。
据百老汇大亨、尼德伦家族第三代传人罗伯特·尼德伦介绍,目前百老汇产业对纽约市的经济影响力达到110亿美元,2015年为整个纽约市创造了8.6万个工作机会,给纽约市政府的税收超过1亿美元,一些游客到纽约的目的就是到百老汇看音乐剧。
“音乐剧一旦演出成功,投资回报非常可观。例如我们的音乐剧《狮子王》每周票房达到近200万美元,全球票房收入超过72亿美元。”他说。
在东方,“舶来品”音乐剧也在发展壮大。在韩国首尔的大学路,集中了大小150多个剧场,构建了发展迅速的韩国音乐剧市场。据2015年韩国艺术金融资源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韩国音乐剧表演的销售额平均实现19.1%的增长。
“2014年韩国音乐剧演出作品545篇,同比增长了1.4%。”韩国弘益大学公演艺术大学校长尹浩义说。
走向全球的音乐剧,不仅赚得“盆满钵翻”,还以巨大的生命力在世界文化消费市场争奇斗艳,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颗明珠。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卷入这股“音乐剧浪潮”。
2015年,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北京和广州演出了104场,创下1.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小柯剧院、繁星戏剧村等小剧场也常出现原创音乐剧的身影。
然而,如何推广音乐剧?如何用“舶来”的“嘴”,讲好自己的“音乐故事”?依然是困扰不少音乐人的一系列难题。
东西方的文化隔膜,势必造成中国观众的接受障碍。小柯指出,把西方音乐剧的技巧技术转化为中国人的语言和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感动世界观众才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必由之路。“一部好的音乐剧,需先感动编剧自己,才有可能感动观众。”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音乐剧创作市场蕴含巨大潜力。尹浩义指出,西方音乐剧经历了100多年发展历程,题材几乎耗尽。“与此相比,东方还没有进行开发,神话题材众多,可利用的创作素材雄厚。我相信10年之内中国音乐剧市场将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