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邓琦)会馆保护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北京将以会馆建筑的保护利用作为突破口,尝试与会馆原籍政府进行合作,由多方投资进行腾退、整治以及管理使用。另外,北京将探讨建立腾退专项资金平台,解决文物腾退的资金来源。
|
昨日,市发改委、市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召开“以疏解促文物腾退”新闻发布会。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处,旧城内就有42处,占33%;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15处,旧城内有61处,占28%。占北京市域总面积不到千分之四的旧城范围,却分布了占总量30%以上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核心区还分布普查登记文物共计374处。
于平说,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文物保护力度,投入专项资金55亿元,文物建筑年久失修的局面得到极大缓解。同时争取各方面配套资金数十亿元,使文物周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明城墙遗址公园、历代帝王庙、火神庙、陈独秀旧居等一批文物修缮后对社会开放。
“但由于历史原因,仍有很多文物由于居民、单位占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特别是旧城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北京旧城整体景观风貌的改善。”于平表示,多年来,如何破解“文物腾退难、占用文物修缮难”的难题,一直是市区政府和文物部门重点研究、探索的问题。
于平介绍,下一步,北京将以旧城内属于直管公房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腾退,作为旧城文物保护的突破口。同时,将探讨建立腾退专项资金平台,解决文物腾退的资金来源。
据统计,目前旧城内属于直管公房范畴的不可移动文物约有182处(东城区77处、西城区105处),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东城区7万多平方米、西城区6万平方米)。
于平还表示,会馆保护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可以会馆建筑的保护利用作为突破口,进行文物合理使用的新探索,尝试与会馆原籍政府进行合作,由多方投资进行腾退、整治以及管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