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5月28日下午3點至5點,深圳公益性文化藝術講座四方沙龍舉辦今年第叁場講座,翁劍青教授带來《地方再造與公共藝術》。
四方沙龍2016年度的主題設定為:城市與公共藝術。邀請到10位藝術領域專家圍繞主題展開專題講座。
翁劍青先生是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师,北大視覺藝術研究中心公共藝術研究所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雕塑學會理事。長期從事繪畫、綜合材料的藝術創作和視覺設計,多次參與國內外藝術展覽及策划。學術研究方向為中外公共藝術理論與發展和中國傳統裝飾藝術歷史與理論,並出版多部公共藝術專着。
翁劍青教授的觀點是,從國際間發達國家來看,公共藝術是當代藝術文化與城市公眾社會發生密切互動的重要方式,也是國家和政府的文化政策的體現以及公共領域的藝術實踐。因此,公共藝術無論其價值內涵和介入公共領域及公共空間的方式和方法,均顯現出其現代性、公共性、多樣性和地域性的發展特性。在西方和當代中國的公共性藝術實踐中,如何看待藝術與藝術家、藝術與政府、藝術與公共的關系;如何對待藝術與地方再造、藝術與社區建設、藝術與生態維護以及現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等方面的關系,這些正是中外當代公共藝術實踐與理論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基本問題。
當代公共藝術實踐顯現了“地方再造”中的社會學、政治學思辨和藝術社會學的轉型。如從注重藝術在公共空間中的視覺美學作用或居高臨下的教育作用,到逐漸轉向藝術介入日常生活的改良或作為各種文化事件作用于公共領域的建設,從而使得當代公共藝術實踐往往成為諸如社會教育、地方關懷、社區回歸以及公民自我教育等文化振興的特殊方式。特別是公共藝術在介入地方再造過程中的跨領域、跨學科的經驗與多維效應,已經成為學界和藝術界愈加關注的問題。本講座將以有限的案例解讀和問題的解析,探討和反思中國與域外公共藝術理論和實踐上的差異性和結構性問題,以及中國公共藝術發展的趨向和多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