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放棄天文夢選擇計算機
2010年4月,馬化騰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回憶道:“考大學的時候,我問老師天文系畢業后的職業,當時只有南京大學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時候去天文臺的少,很多都是去當地理老師。當時就覺得,別搞不好變成去當地理老師,后來又剛好開始接觸到計算機,就覺得這個也挺有興趣,那時候就考到深圳大學計算機系。”
馬云:豪氣沖天要考北大數學成績就1分
1982年的時候,18歲的馬云迎來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過馬云并沒因數學不好而退縮,反而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舉動,因為在他的報考志愿表上赫然寫著:北京大學。當那年的高考成績出來以后,馬云也算創造了個小奇跡,他的數學成績是——1分。
史玉柱:高考狀元數學差1分滿分
1980年,史玉柱以全縣總分第一,數學119(差1分滿分)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數學系。但在浙江大學數學系剛過了一學期,史玉柱就放棄了成為陳景潤的理想。
丁磊:第十名現象
1986年9月,丁磊考入奉中學習,成為當時高一(2)班56位同學中的一份子。在老師的記憶里,10多年前的丁磊學業平平,入學時在班內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但可喜的是,每次考試,他的排名總有進步。不過最好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間,從來沒有殺進班級前十名,更別提在年級內的排名了。3年后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績同樣貌不驚人:他以高出重點分數線1分的成績有幸被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錄取。
李彥宏:山西陽泉市高考狀元
19歲的李彥宏考取了山西陽泉市的高考狀元。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高中時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的他,毫無疑問地喜愛計算機,但是第一志愿卻不是北大計算機系,而是信息管理系,因為他考慮到:將來,計算機肯定應用廣泛,單純地學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合起來有前途。
張亞勤: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1978年7月,12歲的張亞勤和全國的600萬考生一起走進了高考考場。那是“文革”后正式恢復高考的第二年。一個月后,高考成績公布,盡管張亞勤的成績十分出色,但比當年中國科技大學在山西省的錄取線還是低了十分。就在他以為自己要和中科大失之交臂的時候,李政道、楊振寧和丁肇中聯合倡導在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7月的一天,張亞勤領到了夢寐以求的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錄取通知書。
李開復:哥倫比亞大學更符合自己性格
李開復回憶:“1978年年底到1979年年初,我已經是一個十一年級的美國高中生。這意味著,我將邁出人生至關重要的一步,申請大學。SAT成績出來了,雖然數學考了滿分800分,但是英文我考得非常不理想,只有550分,這離哈佛的平均錄取分數有很大的差距。后來,哥倫比亞大學向我拋出了橄欖枝。我后來的經歷證明,哥倫比亞大學年輕、活潑、新銳、自由的學風使我一生受益。”
張朝陽:在自學成材的故事激勵下考上清華
1976年張朝陽上中學時,正好恢復高考,他開始像大多數孩子一樣埋頭學習。他成績一直非常好,經過5年苦讀,從西安的一所廠礦子弟中學轉到了西安中學,1981年順利地考上了清華大學物理系。提起往事,張朝陽對高考那段歲月依然難忘。“我高考的時候沒住校,每天早上七八點的時候,和一大幫同學騎著自行車,浩浩蕩蕩去自習室溫習功課。”
周鴻祎:通過競賽獲得保送
周鴻祎中學時,學習還行,但真要高考,“也犯嘀咕”。他靠著參加各種物理競賽得獎,躲過高考一劫,被保送去西安念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