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暨衛生事務發言人陳恒鑌
近日立法會恢復《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二讀辯論。草案主要目的有二:第一是修改醫委會的組成,增加業外人士和審裁顧問數目,及醫委會秘書處人手和資源,以提高醫委會的公信力及透明度,及縮短處理投訴個案的所需時間。第二則是延長有限度註冊醫生的註冊有效期,以吸引更多海外醫生到港執業,紓緩醫護人手不足。
現時醫委會仍有逾900多個投訴個案有待處理,而處理一個需要聆訊的個案更平均需時58個月,反映醫委會處理投訴欠缺效率。為保障公眾及病人權益,民建聯認同醫委會需要進行改革,而條例草案正是良好契機。
條例草案本是惠民的,但在某些團體及政黨的誤解及誤導下,卻引起了市民的爭議。我們認為,政府實在有責任釐清各種誤解,協助市民正確認識條例草案的真正目的,以凝聚社會共識及爭取市民的支持。
目前,市民對條例草案存在三大誤解,第一是草案將影響醫委會的專業自主;第二是草案將令醫委會遭受政府操縱,失去公信力;第三則是草案將降低海外醫生來港執業的門檻,影響醫療服務水平,最終令病人權益受損。
回應第一點誤解,事實上條例草案只建議增加3名由病人組織提名及1名由消委會提名的業外委員。即條例經修訂后,整個醫委會32名委員之中,業外委員只有8位,醫生委員則有24位,醫生委員仍占醫委會大多數,絕不構成影響專業自主。
關於第二點誤解,根據政府提交的修正案,醫委會內委任與選舉委員比例將維持一比一,即委任與選舉委員各有16位。而且委任委員必須先經中大、港大、病人組織及消委會等具公信力的機構提名,指控醫委會將遭受政府操縱的言論缺乏事實根據,有欠公允。
而第三點誤解,醫委會偵委會主席張德康及食衛局局長高永文明言,醫委會根本沒有權力決定降低招收海外醫生的門檻,草案只是建議把有限度註冊醫生的註冊有效期,從現時的1年延長至3年,以增加誘因吸引更多海外醫生到港執業。
我們期望市民能夠釐清對條例草案的誤解,正確地認識草案及改革醫委會的重要性,一同為推動醫委會改革及保障病人權益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