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5)日,人社部官網公布了該部專家對“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解讀。專家表示,適時、適度并且漸進式地提高法定退休年齡,已經成為各國調整退休政策的發展趨勢。
對于目前國際通行的法定退休年齡,專家表示,發達國家普遍執行65歲以上的退休年齡,有的甚至達到70歲。同時,人社部專家建議,延長退休年齡從立法到實行要有一定的過渡期,日本、韓國,從立法到真正實行,間隔13年。
■ 解讀
“提高退休年齡成發展趨勢”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從國際上看,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提高、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老年人口撫養比增加、社會養老保障資金收支壓力增大等方面的因素變化,許多國家都在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齡。
“實際上,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已經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齡,適時、適度并且漸進式地提高法定退休年齡,已經成為各國應對上述因素變化而調整退休政策的發展趨勢。”金維剛說。
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介紹:“我們對全球170個國家或地區的退休年齡情況進行了梳理。發達國家普遍執行65歲以上的退休年齡,有的甚至達到70歲,如以色列。少數經濟落后的小國,執行的是低于60歲的退休年齡,它們或者是養老金制度不完善,覆蓋人群有限,或者是人均預期壽命較低。”
“勞動力減少致延遲退休”
“各國法定退休年齡并不是一成不變,其變化呈現出‘先高后低再逐步走高’的趨勢。”莫榮介紹,最早建立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對退休年齡的設定主要基于成本的考慮,因此設定的退休年齡較高。隨著制度逐步穩定,基金不斷積累,因此許多國家會下調以往過高的退休年齡。不過近年來,隨著預期壽命延長、勞動生產強度下降等,許多國家又開始調高退休年齡。
具體對于我國而言,提高退休年齡還有勞動力方面的考慮。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說:“2020年之后勞動年齡人口年均減少幅度將加大,勞動年齡人口從2011年高峰期的9億多,將減少到2050年的7億左右。”
鄭東亮表示,雖然勞動生產率逐步提高,但教育年限延長,勞動者的工作年限減少,社會總體勞動力資源在減少。因此,必須充分開發利用勞動力資源,而漸進式的延遲退休是一個途徑。
“延遲退休年齡提法不恰當”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該部今年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實施延遲退休會堅持“小步慢提,逐步到位”,對于“小步慢提”政策,莫榮介紹,延長退休年齡從立法到開始實行,有一定的過渡期,并且真正實行后采用小步慢跑策略,不是一步延遲到位。像日本、韓國,從立法到真正實行,間隔13年,美國甚至更長。
這項政策未來公布后將廣泛征求意見,凝聚社會共識。金維剛認為適當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是一種正常的公共管理措施和社會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講,“延遲退休年齡”的提法并不一定恰當。
“將國家依法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標準稱之為延遲退休年齡,不僅不夠科學,而且由于‘延遲’一詞本身包含一定的貶義,名不正則言不順,容易將國家適當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正常舉措視為不正常,從而引起公眾的反感和抵觸。”金維剛說。
記者 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