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河北秦皇島北戴河的一條斷頭路上,巴鐵公司鋪設了300米的軌道,進行巴鐵首次上路測試。此后,巴鐵飽受輿論質疑,有報道直指巴鐵是“圈錢”騙局,投資方“華贏凱來”借項目非法集資。
這個被描述成“我國自行設計研制、全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早在6年前就陷入論證風波后不了了之,之后再無任何進展。工程、交通規劃從業者大多認為這個項目缺乏可行性。這次重新走到聚光燈下,也是以旅游項目而非交通項目進行審批。
記者進一步挖掘后發現,巴鐵的背后資本“華贏凱來”曾名列非法金融活動“黑名單”,涉及多起糾紛。另外,同期發行的“巴鐵基金”宣傳極盡夸張,存在監管層明令禁止的“私募變公募”等問題。
此后,華贏凱來方面一改之前將巴鐵作為明星產品宣傳的做法,閉口不談巴鐵。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王詩堃
“立體快巴”重出江湖
早在2010年,巴鐵模型即以“立體快巴”之名亮相北京科博會,引發中外媒體爭相報道。其發明者宋有洲稱,“立體快巴”通過了上海交大汽車研究院的可行性論證。這份蓋有交大公章的評估報告認為,“立體快巴”作為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可行”。隨后有報道稱,“立體快巴”將落戶北京門頭溝區。
事件很快出現反轉。上海交大汽車研究院聲明稱,評估為院內某些老師的“個人行為”。當時《南方周末》報道稱,就這份評估報告,宋有洲向上海交大方面支付了15萬元的論證費;門頭溝方面也對“立體快巴”落戶一事予以否認,北京市交通委直指宋有洲“是在推銷自己”。這一項目就此淡出人們視線。
6年后的2016年5月末,仿佛歷史重現,同樣是在北京科博會上,“立體巴士”改名“巴鐵”重出江湖,且與資本的聯系更緊密。華贏集團放出的通稿有如下描述:“2015年底,宋有洲旗下的民營技術研發企業與華贏集團簽訂戰略性合作協議。”
工商資料顯示,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巴鐵公司)于2015年12月24日注冊成立,注冊資金1億元,自然人股東為朱紅斌和白丹青。白丹青又名白志明,是華贏系多家公司的控制人。不知出于何種考慮,宋有洲曾否認巴鐵公司與華贏的關系。他稱:“巴鐵根本就不是華贏投資的,只是華贏老板白志明參了一點股。”而白丹青在多個場合稱巴鐵為華贏旗下項目。
白丹青控制的北京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贏凱來)注冊資本3.5億元,分支機構和關聯企業眾多。其宣傳冊上介紹,“華贏凱來是創新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PPP模式的開創和引領者,首創P2G個人投資政府項目的理財模式”。
2015年末至今短短半年多時間,華贏凱來北京門店由零星數量擴張至幾十家,各大招聘網站上理財顧問等職位大量招聘。與此同時,華贏凱來負面消息也滿天飛。2015年末,一份來自各地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通知被曝光,華贏凱來和e租寶等15家金融機構同列“黑名單”,監管方要求對其進行重點監測關注。
記者查詢工商資料顯示,2015年11月20日至2016年3月18日間,華贏凱來存在3條警示信息,包括2條行政處罰信息,內容均為“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名義”,各被罰款1萬元。另外1條為“經營異常名錄”信息,列入原因為“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系”。
另外,白丹青還曾是中國建設企業聯合會會長,這家機構被民政部列入第四批“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
如此“私募”是否違法?
巴鐵公司和華贏系的總部均位于北京朝陽門銀河SOHO。樓下的巴鐵模型展廳極具現代感,不時有華贏的業務員領著有投資意向的市民下樓參觀,其中多為中老年人,有市民看過模型后直接去往華贏凱來辦公室簽約。
業務員向記者推薦巴鐵項目:“有兩種簽法,一種是一年返還本金,利息是12%+2%;一種是兩年返還,利息12%+4%。現在募集的‘巴鐵基金’是第三期,前兩期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因為特別火熱,所以要求最少投100萬。”
記者是以意向投資者身份進行的咨詢,不知是刻意回避還是無意忽略,業務員并沒有向記者告知“巴鐵基金”的私募基金性質,記者發現前來咨詢的人對于“私募”這一概念的理解模糊。
從業務員提供的材料中,記者看到“北京巴鐵項目基金”的性質是“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根據證監會要求,“私募基金應當向合格投資者募集,單只私募基金的基金份額持有人累計不得超過200人”。所謂“合格投資者”,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要求個人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
另外,私募基金也不允許公開宣傳。包括《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等都對此有規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提到,“不得通過報刊、電臺、電視、互聯網等公眾傳播媒體或者講座、報告會、分析會和布告、傳單、手機短信、微信、博客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
但最晚從今年5月開始,大批缺乏私募從業資質的華贏的業務員就開始在社交媒體上乃至小區門口發力宣傳,推廣“巴鐵基金”等一系列產品,華贏還組織專門講座。有評論認為,這種“走上街頭發傳單”的私募,本質上是“私募變公募”,其宣傳中存在嚴重的夸大利潤預期、模糊風險行為,極大可能涉非法集資。
另外,《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還提到,禁止使用“安全”“保證”“承諾”“高收益”“無風險”等可能誤導投資人進行風險判斷的措辭。而在記者同華贏業務員溝通過程中,這些詞語多次出現。
近期證監會復議了一起涉及私募基金募集違法問題的案件,這起案件中,被處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就存在有“向不特定對象宣傳私募基金產品、向投資者承諾固定收益、未履行風險評估和風險揭示程序、私募基金產品份額低于法定標準等私募基金募集”等違法行為。8月5日的證監會發布會上,證監會發言人張曉軍就此提醒,市場各方不要混淆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在募集管理中的特點和規則要求,要明確私募基金姓“私”的意識。
夸張數據:巴鐵GDP超廣東
記者拿到的文字材料《巴鐵項目投資推介報告》用夸張的數據為巴鐵項目畫了一張大餅。
這份巴鐵三期的推薦報告顯示,基金認購起點為人民幣100萬元,以10萬為單位遞增。基金規模為人民幣5000萬元至1億元,年限為1+1。還款來源為線路運營、站臺商鋪、車廂廣告、站臺傳媒以及其他衍生出租產業等。
報告分析了項目效益:單就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收入方面,按省會城市6年內投資建設200公里巴鐵專用線計算,每公里配備一輛巴鐵,每公里配備一座站臺,每輛巴鐵成本3000萬元;在實施巴鐵建設改造過程中,路面改造、站臺建設、信號、電纜等,每公里造價8000萬人民幣,200公里就是160億元。
在常規客運收入方面,報告稱巴鐵每輛可載客1200—1400人,每輛巴鐵每天10小時載客保守預計為8000人,每人票價8元計算,每輛每年可創收2300萬元,扣除運營成本,每輛每年毛利潤為1500萬元,一個城市200輛則每年可創收30億元……另外報告還估算了站臺物業出租收益,甚至還設計了配套的電動出租車出租,預計一年可創收70億元。
白丹青本人給出的數據更驚人。5月末的一場發布會上,白丹青號稱要“再造幾個中國鐵路總公司”,要“在中國投資3.5萬億,增加九點多萬億的GDP”。作為對照,2015年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GDP為7.28萬億元,尚不如白丹青口中的巴鐵。
各地方政府態度耐人尋味
在種種宣傳中,華贏集團多強調其項目為政府合作項目,信用有政府背書,資金由政府兜底。但各地方政府對于巴鐵的態度耐人尋味,有的表示高度重視、熱情歡迎,也有對于華贏和巴鐵公司宣稱的“合作”矢口否認。
在巴鐵公司官網上,顯示其已經與秦皇島、天津河北區、沈陽沈北新區、南陽市、周口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與周口市簽署了特許經營權協議。
這其中熱情最高的當屬河南周口。2015年12月30日,巴鐵公司與河南周口港口物流產業集聚區簽訂合作協議。今年1月在周口市政府召開的周口港區世通巴鐵項目推進會上,周口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國連稱:“市直有關部門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高度重視巴鐵項目建設。”7月上旬,巴鐵公司以4229萬元的價格受讓周口一塊18.79172公頃工業用地,用以投資建設巴鐵生產基地。
而進行了上路試驗的秦皇島方面則對巴鐵態度曖昧,秦皇島發改委明確表示,未接到任何關于“巴鐵”的立項和審批事項。記者就巴鐵實驗是否通過審批一事,聯系了秦皇島市宣傳部門,其建議記者聯系北戴河區了解情況,北戴河方面則表示“不清楚,也是從電視上聽說”。就當地媒體爆出的“巴鐵一期由北戴河火車站終到秦皇島奧體中心線路獲批”一事,記者咨詢秦皇島發改委,辦公室工作人員同樣予以否認。
8月5日,央廣中國之聲播出了對秦皇島市發改委交通科科長翟文的采訪,他稱該巴鐵項目是按照旅游項目審批的,而非交通項目。
沈陽沈北新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員則向記者介紹,他們和巴鐵簽的合作是由招商局牽的頭,當做“經濟項目”引進。
有秦皇島市民從網上得知消息后,特意趕往巴鐵測試地點圍觀,卻發現看守嚴密,“前方有個大爺一直在吼著不許照相,那輛車也被黑布蒙起來了”。還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周邊有“社會青年”阻止市民接近。
5日,針對種種質疑,記者再次向華贏凱來、華贏集團、天爾基金和巴鐵科技方面進行求證,均被拒絕。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華贏凱來方面于5日召開了內部員工大會。對于會議內容記者尚未獲得,但5日晚,記者發現,多位華贏凱來的業務員一改往日“熱情”,對于微信和電話咨詢顯得戒備重重。另外,就巴鐵與華贏的關系,華贏凱來電話客服一改往日口徑,稱兩家是毫無關系的獨立公司。
6日上午,記者以意向投資人身份再次來到華贏凱來的北京總部,但門口的工作人員阻止了記者進入,稱需提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