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深
里约奥运会开幕数日,运动健儿已为我们献上多场精彩赛事,令无数体育迷大呼过瘾。但回看是次的内地舆论,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很多与以往不太一样的变化。历数近日内地网民讨论最为热烈的几个奥运话题,竟多数是与赛事无关的「场外花边」:例如「张氏冷漠」——夺取首金的张梦雪因为表情「淡定」而走红网络;「吴敏霞男朋友」——跳水大满贯获得者吴敏霞的男朋友被媒体意外「捕捉」;「洪荒之力」——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的金句和她极富表现力的「表情包」……反倒是,中国队夺取了多少枚金牌,运动员是否为国争光等传统热点议题,却似乎鲜有人关心。
内地人心态渐平和
是国人不关心奥运会了吗?似乎并不是。从社交媒体上看,奥运会话题仍旧占据了关注榜的绝大多数,网民为中国运动员加油鼓劲的留言亦不鲜见。是国人不爱国了吗?恰恰相反,当巴西奥组委爆出「用错」中国国旗的乌龙、澳洲选手霍顿无端攻击孙杨服用禁药等新闻爆出之后,众多内地网民立刻奋起还击。只能说,对比以往奥运会上动辄「国家荣誉」「代表中国」的那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此次奥运会表现出的「欢乐」气氛,显示国人对待奥运会的态度,已比过去更加自信、理性与平和,亦越来越回归奥运会作为体育赛事的本质。
的确,在中国仍旧积贫积弱的年代,奥运会曾经是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我的少数窗口,因而也承担了很多本不应承担的沉重使命。时光回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那年的中国军团因为仅获得5枚金牌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称为「兵败汉城」。曾在1984年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体操王子」李宁,因在汉城表现失常而被指责「丢了中国人的脸」;曾三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跳高名将朱建华,因为仅获铜牌未达预期而家人受到辱骂,甚至家中窗户也被打破,最终不得已远走他乡。而在奥运之外,类似的悲剧也有不少:1985年中国足球队在世界盃外围赛中1:2负於中国香港队,并在赛后引发球迷骚乱的「519之役」,就成为内地与香港的一段尴尬的共同回忆。
然而,随着中国体育的持续进步,国人对待金牌的态度也在逐渐改变。尤其自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军团以51枚金牌在金牌榜独占鳌头之后,不再患有「金牌焦虑」的国人,已逐渐在思考如何令体育回复到强身健体的「初心」。自那之后,关於「举国体制」与「金牌战略」的推崇,已逐渐让位於发展「大众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思考。而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亦早已过了需要依靠体育来寻找民族自信心的阶段。这也是为何本届奥运会会出现金牌热「退烧」的状况。
虽然自奥运会诞生以来,体育就与国际政治、民族主义、国家争端等议题纠缠不清,但很显然,仅仅依靠金牌数量与运动成绩的突出表现,是难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国民幸福感与归属感的。例如,前东德曾是在国际体坛上与苏联、美国的第一集团可以比肩的体育大国,共计在奥运会上摘金超过100枚,将同期的西德远远抛在身后。但体育成绩的优秀无法弥补体制上的巨大漏洞,东德最终逃不过被人民抛弃的下场。
现在体育的发展,纵然离不开国家实力的支持,但更多的,终究还是依靠运动员自身的天赋、辛勤练习与奋力拼搏的精神。让运动员背负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期望,这既不符合逻辑,也缺乏实质性的意义。这一点,已经被逐渐成熟起来的国人所认识。
体育救港口号是怪胎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本港却有些软性「港独」团体,在参选立法会期间,提出了「体育救港」的口号。固然,号召市民多参加体育锻炼,以强身健体,增加沟通,对於香港这个快节奏的现代都市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把体育这件本应带给人快乐与活力的事情,与「香港前途」乃至「本土意识」绑架在一起,则毫无疑问扭曲了体育运动的本质与目标。在内地人的体育心态不断走向成熟和自信的今天,香港却出现「体育救港」这种「前现代」的怪胎,只能说明「泛政治」的思潮,正有在香港绑架一切的趋势。这一点,无疑需要全体港人加以警惕与深思。归根结底,让体育的归体育,政治的归政治,已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