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南
距立法會選舉投票日還有三天時間。反對派感覺到自己的選舉策略一團糟,發出了「攬炒」的哀鳴。反對派附和「港獨」、支持「港獨」分子參選是最致命的失敗。他們推出一大批「傘兵」組織,參選名單比二○一二年的選舉增加了二十二張,達到了八十九張名單。但是,分區直選的立法會議席僅得三十五個,意味着五十四張名單會落選。如果一張名單所取得的選票為一萬張,那就意味着五十萬選票被消耗掉了。難怪每一日反對派都在議論着「攬炒」「放棄沒有機會的人」,企圖挽救失敗。
到了選舉的最後三日,反對派喉舌《蘋果日報》發起了總進攻,大力宣傳反對派的戰略,「一定要保住立法會三分之一的議席」,要保障一個能夠制衡特區政府、制衡中央的立法會,一定要阻止梁振英連任,「一定要支持年輕的激進派進入立法會」等,唯獨不敢談反對派的政綱是什麼。
推「獨」議員 競選核心
《蘋果日報》其實對於這一套策略宣傳能否成功,也作賊心虛。八月三十一日發表題目為「狼英破壞香港不可饒恕」的社論,把九月四日的立法會選舉定位在一定要把梁振英拉/英祿(泰總理)下台的焦點上。反對派已經知道煽起「港獨」是他們這次選舉工程的最大戰略錯誤,失去了民心,讓建制力量按住來打。現在他們為了推卸支持「港獨」的責任,擺脫劣勢,《蘋果日報》社論說,香港的「港獨」是梁振英煽動的,「港獨」與反對派無關,他們沒有進行煽動。社論說:「梁振英及他的『梁粉』立時再發功,大肆炒作港獨『入侵』學校,高調批評以外還一度打算引入新規定、指引打擊『港獨』,令學校、教育界人心惶惶,並毒化老師之間、師生之間的關係。」但選民會問:如果反對派不滲透學校宣傳「港獨」,怎麼會有特區政府反對「港獨」的具體措施?反對派的對號入座,恰恰說明他們是推動「港獨」「去中國化」的幕後支持者。有的人說,如果對反對派寬容一些,讓他們擴大和存在,「一國兩制」一定可以成功。現在梁振英反對「港獨」,所以「一國兩制」就不會成功。
這個邏輯,只能夠說明反對派的底牌就是要把香港變成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作出了長遠的部署。二○一○年,公民黨聯合了社民連,發動了「五區公投」「公民起義」,這其實是「港獨」的集結號,而二○一二年的反對國民教育,其實就是一次顏色革命的初版;二○一四年的「佔領中環」,是顏色革命的總演習。「港獨」是和上述一連串企圖「去中國化」,衝擊和否定基本法連繫在一起的。事態的發展說明,並不是特區政府不允許反對派存在的問題,而是反對派要為境外勢力效勞,利用「一國兩制」的寬鬆,逐步升級、企圖推翻「一國兩制」。反對派為了把「獨派」送入立法會,絞盡腦汁,只需要「港獨」分子成為立法會議員,根據基本法,立法會議員在立法會的言論不受法律追究。他們就可以把立法會變成「港獨」的活動舞台,擴大政治影響。這正是本屆立法會反對派整個選舉工程的核心,也是境外勢力長期支持反對派,給予大量黑金,「養兵千日,用在一朝」的具體表現。
反對派的策略,是賊喊捉賊,倒果為因,含血噴人。沒有公民黨和社民連的「五區公投」,沒有反對派支持「獨派」的參選,「港獨」根本就搞不起來。「港獨」的後台就是反對派,「佔中」冒出了一批「傘兵」組織,大力推動「本土化」,反對派政黨為了適應這種形勢,和「傘兵」組織遙相呼應。反對派政黨匆匆忙忙推動了「世代交替」,選出了「本土自決」的第二梯隊,進入了權力中樞。在這個「去中國化」的氣氛下,「港獨」突然冒起,大量「傘兵」紛紛參選立法會。公民黨、民主黨也迎合了這個勢頭,舉行了反對特區政府選舉事務處剝奪「港獨」分子資格的遊行,大力支持「港獨」分子參選。反對派錯誤估計形勢,以為「傘兵」參選人數越多,就可以吸引激進的年輕選民投票,擴大基本盤,推高投票率,他們就可以在混亂中奪取「立法會半數以上的議席」,乘機變天。
玉石俱焚 失盡民心
這一次立法會選舉,新界西的參選名單達到了二十張,新界東的參選名單達到了二十二張,但是議席只得九個,如果投票率為百分之五十,每區域投票的選民將達到五十五萬人。根據比例代表制,參選名單越多,落選的候選人所浪費掉的票數越多。
《蘋果日報》分析說,「新界東和新界西各有九個議席,前者有二十二張參選名單,後者有二十張。民主派上屆在新界西有二十七萬選票,遠高於建制派的十九萬,但只取得四個議席,原因是策略錯誤,包括民主黨分拆兩張名單最終兩大皆空,而余若薇排在郭家麟名單後面亦浪費了大量選票。今屆選舉,建制派田北辰、梁志祥、陳恒鑌、麥美娟相對穩陣,中聯辦和民主派的主戰場,就放在何君堯能否為建制派取第五席。勝負僅在一線之間」。問題在於,今屆反對派所犯的錯誤,比二○一二年更大,反對派在新界西一共推出了十二張名單,企圖瓜分九個議席中的五個,即是說,有七張名單注定要落選。如果每一張名單浪費一萬五千票,浪費的票源就達到了十萬五千票。按照上一屆的票源分布,反對派有效的票僅為十七萬張,反對派還能不敗?反對派新界東的名單多達十一張,追逐五個名額,浪費的票多達九萬張。這也是戴耀廷的「雷霆救兵」計劃所挽救不了的。最根本的錯誤是,他們和民意對抗。百分之七十的民意希望長期推行「一國兩制」,只有少數人希望搞「港獨」,將香港玉石俱焚。基本盤判斷錯誤了,「越多人參選越好」的戰略就徹底失敗了。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