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萬家成報道:電話騙案無日無之,近期又現新趨勢,警方昨表示分別有騙徒改用新手法,冒充本港入境處人員要求受害人到內地開銀行戶口存入大筆款項,聲稱用作資產審查,以證明清白,然後藉詞騙取戶口資料及密碼奪財,今年首8個月有16宗同類案件,損失近千萬元。同時,警方又發現涉及假冒內地官員電話騙案中的受害人有年輕化趨勢,近七成半受害人是50歲以下,當中不乏留學生及新移民。
訛稱身份被盜用促匯款審查
警方發現電話騙徒最近改用新手法,他們訛稱是入境處人員,指受害人在內地被盜用身份並涉及刑事案件,並指示受害人匯款到內地銀行戶口,如果沒有便要到內地開設戶口,情況有如「自掘墳墓」。首先,騙徒會向受害人聲稱有未領取的簽證或郵件,如受害人否認有申請簽證,騙徒會訛稱其身份被盜用,已經觸犯內地法例,再游說受害人將資產轉移至內地,用作資產審查,以保清白,騙徒會在談話過程中套取事主的個人資料,包括網上理財密碼等,其後將錢轉走;今年首8個月同類案件便有16宗,涉及959萬元。
整體電騙案減七成涉款1.2億
警方昨日召開記者會,總結今年首8個月的電話騙案數字,指當局共接獲559宗相關舉報,較去年同期減少逾七成,當中311宗有金錢損失,涉及款項1.2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損失金額是與假冒內地官員騙案有關。警方又發現,電騙受害人有年輕化趨勢,大部分假冒官員騙案的受害人都是18至29歲年輕人,佔總數逾四成,當中近一成是非本地留學生。
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譚威信指出,根據報案數字,同類騙案受害人主要為基層就業人士,部分為家庭主婦,該兩類人士各佔總人數超過四分之一,其餘為大學生、交流學生、專業管理人士及退休人士。譚威信續指,近期電騙案件與早前包括「猜猜我是誰」與「虛擬綁架」等手法不同,亦較少長者「中招」,反而是受害人有年輕化趨勢。
籲勿講銀行資料或亂存錢
警方呼籲市民如接獲陌生人來電,不可隨便透露銀行資料、或將金錢存入陌生人戶口,另外切勿透露親友的個人資料,千萬不要輕信不明來電者,如懷疑遇上電話騙案要馬上報警求助。另一方面,入境處早前得悉有騙案假冒其職員進行詐騙,故呼籲市民接獲有關的可疑來電時必須保持警惕,查證來電者的身份,如果有疑問可以致電入境處查詢熱線28246111或發送電郵至enquiry@immd.gov.hk與入境處人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