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7

港人讲地 | 港前总警司:香港持久战斗,只等中央出手

2016-09-27
来源:香港下午茶 曾财安

  香港持久战斗 只等中央出手

  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卢沟桥事件为藉口,发动全面侵华行动。面对此一变局,各路割据将领齐集江西庐山,商讨如何团结抗日救国。7月17日,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介石向国民发出全面抗战动员令,拉开了历时8年、艰苦卓绝的民族存亡浴血战的序幕。

  1937年8月13日,中日两国军队主力在上海范围展开首场决战,史称“八一三淞沪会战”。最终,中国军队因为武器、装备、训练都远逊于敌人之故 ,伤亡惨重,在3个月后主动撤出战场。此后,中国军队虽然在各个战场上前赴后继,奋勇抵抗,但首都南京、战时陪都武汉等主要城市都相继失陷,国民中央政府被迫退到位处长江上游的重庆,凭藉天险拒敌。

  于北线战场,日本军队在席卷北京后蜂拥南下,占河南,逼山西。国共两军虽然在晋北一带联手阻击敌人,奈何敌人确实势大,不久即突破晋军东、北两条防线,占领山西全境。为了阻止日本南北两军会师中原,蒋介石不得已下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河堤,引黄河水淹没华中近百个县。此举固然使到日军攻势受阻,但大片土地沦为泽国,国民死伤尤为惨重。

  1938年5月,全民浴血抗战已经10个月,但国民每天听到的都是国军战败、国土被占、国人被屠的负面消息,当中很多不免对抗战前途感到心灰意冷,意志消沉。 一时间,“日军无敌”、“中国必亡”等论调响彻云霄。

  也是在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抗日战争研习会”上发表了被世界誉为十大军事名着之一的《论持久战》。在此论中,毛泽东清楚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国民必须坚定最终胜利的信心。持久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敌人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时期,称为“战略退却阶段”;第二个是敌人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称为“战略相持阶段”;第三个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称为“战略反攻阶段”。后来,八年抗战的演变果然如他所预料的一样,丝毫不差。

  

 

  香港在1997年前的过渡时期被英、美乘机“下毒种菌”,在回归之时其实已经是百病藏身,只不过所中的是慢性毒药,无色无臭,而菌种则需要时间去繁殖,一时三刻,病情并没有浮面。在董建华、曾荫权共15年的主政时期,毒性及病菌处处受到“不经意”的滋润,迅速坐大蔓延。到曾荫权交棒时,各种破坏力量已经接近爆发临界点,就只差一个藉口来点火而已。

  2012年7月1日,心存祖国、貌似强人的梁振英成为特首。就在仅仅28天后的7月29日,破坏团伙立即把火点着,发动所谓“反洗脑”、“反国教”的大游行。梁特首与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在此役中不战而降,特区政府进入“战略退却阶段”。

  破坏团伙得势不饶人,不久即接连在街头发动“占中”暴乱与“旺角暴动”等夺权攻势。虽然梁特首以耗字诀勉强把占中暴乱拖垮,再依靠警队前线人员的个别英勇行为来平定旺角暴动,但敌人已经把香港搅得天翻地覆,人心浮动。通过这些暴动,他们更成功地把已经被洗脑但仍在“沉睡”的无数年青“丧尸”唤醒 。9月4日的立法会选举结果清晰显示,梁特首的主动权已丧失殆尽,只能依仗中央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以国家今时今日的实力,中央要把这些破坏份子“捏死”,真是不费吹灰之力,但中央迟迟没有出招,开启“战略反攻阶段”,恐怕是另有所谋。不过,自9月4日以来,战况明显已经起了变化;“港独”的支持者已经全部现形,不但来势汹汹,且有越演越烈之态势。“港独”头头则已经碰杯立法会,且正在热身,为内应外合做准备,就只等10月的来临。此时此刻,大量正常的市民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有些更信心动摇,开始怀疑中央是不是投鼠忌器,已经无计可施。

  “战略相持阶段”的特点是漫长而痛苦,过程一定是比较难受。不过,香港市民一定要坚定信心,以习近平主席的旷世能力与爱民如子的性格,没有理由会眼巴巴看着港独肆虐,市民受苦而袖手旁观,更不会拱手让香港成为分裂分子的大本营。中央带领香港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指日可待。

  在这场“香港持久战”中,就只等中央出手!

  (作者为香港退休总警司,曾任港英及特区政府首席边境联络官。来源:坚料网)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