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鄧小平女兒鄧楠卸任正部級崗位後去了哪?

2016-10-01
来源:新京报

  9月25日,一口“大鍋”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落成啟用,習近平發去了賀信。

  “大鍋”是百姓對它的俗稱,其實它有一個很學術的名字: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按照設計,這口“大鍋”能夠“看”到遠在137億光年的星體,被稱為瞄准地外生命的“中國天眼”。

  “政事兒”注意到,“中國天眼”落成啟用5天後,鄧小平之女鄧楠以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身份,率領中國科協高層專家考察團來到貴州。

  29日,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省長孫志剛,在貴陽會見了鄧楠率領的中國科協高層專家考察團。

  會見過程中,鄧楠說:FAST的建成投用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和整體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標志著我國在天文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意義重大、令人振奮。希望貴州把握機遇、借力用力,推動科技創新和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更大成就。

  年過七旬的鄧楠,是科技系統成長起來的領導幹部,2011年4月卸任正部級崗位、中國科協黨組書記一職,迄今已有5年多。

  “政事兒”發現,卸任5年來,素來低調的鄧楠一般在兩種場合露面:全國兩會和全國政協的調研等活動中。

  卸任後:科研,還是科研

  卸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一個多月後,在2011年6月的政協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鄧楠被增補為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並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兩年後,在2013年3月的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鄧楠與李先念之女李小林等,當選全國政協常委。

  “政事兒”注意到,擔任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以來,鄧楠經常到各地調研,調研主題多與科研有關。

  這次去貴州之前,今年7月,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家瑞率隊,就“加強基礎研究,推動原始創新”主題,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進行考察和座談,還調研了我國第一個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鄧楠就在王家瑞率隊的調研團中。

  在調研座談會上,她介紹了這次調研活動的背景,表示:配合創新型國家建設是政協委員主動發揮作用的體現。今年以來,全國政協組織政協委員考察了很多大科學工程和國家實驗室,全國政協願意幫助科技工作者向國家建言獻策,在推動國家基礎研究方面發揮作用。

  此前,鄧楠還先後到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以及上海、安徽、四川、重慶等地,調研農業園區建設、科普教育、科普產業開發等。

  作為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自2012年以來,每年全國兩會鄧楠都會出席,“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數次在全體會議、分組討論等場合見過鄧楠。不過,她很少接受媒體專訪,所提的建議也常與科研有關。

  今年全國兩會,鄧楠就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根本在科技創新,基礎在全民科學素質”,建議將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指標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2014年,鄧楠曾與老同事、中國科協原副主席齊讓,聯名建議建立專業化職業化護理隊伍。

  齊讓接受采訪時表示,提交該份提案、填寫是否需要書面回複時,鄧楠的意見是,不用。鄧楠說,意見若被采納了,不回複也行;要是不被采納,回複也是白搭。

  “這是鄧楠的風格,也是鄧老爺子留下的家風”,齊讓說,鄧楠認為哪怕一年就一兩個提案,如果都落實了,那就很好,“(鄧楠)很務實,講話辦事直截了當,不拖泥帶水;考慮問題有宏觀思路。”

  “平常話不多,但總能說到點子上”

  公開履曆顯示,鄧楠生於1945年10月,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專業,1970年至1973年在陝西漢中地區勞動。

  “政事兒”注意到,陝西日報2011年2月刊發的《鄧小平女兒鄧楠在寧強的日子》,講述了鄧楠在陝西插隊的故事。

  文中寫到:當地(寧強縣高寨子公社,現高寨子鎮)人們介紹說,鄧楠個頭不高,體態豐滿,操四川口音,酷似其父,由於她說的四川話,很容易和當地社員溝通。當年,鄧楠還被選為寧強縣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積極分子,“愛穿件大花格子布衣服在農村婦女行列中參加集體勞動,如搞梯田建設或曬糧食等,你根本覺察不出那是一位來自北京高幹的女兒”。

  文中記錄,鄧楠幹活絕無遲到早退、挑三揀四、拈輕怕重的現象,拾柴禾開始只能背小小的一捆,且斜掛在背上,當地人風趣地說,那簡直就像斜扛了一支長槍。但後來,她逐漸適應走山路,也能背三四十斤柴禾。

  從漢中返京後,鄧楠一直在科技系統工作,曆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實習員,國家科委政策研究室幹部,國家科委政策局副處長、副局長,國家科委社會發展司司長。

  1991年11月,鄧楠走上國家科委副主任崗位,7年後出任科技部副部長。2004年10月,鄧楠來到科協,任黨組書記,成為正部級官員,其後還曾兼任中國科協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直到2011年66歲時卸任。其在科技系統工作了近40年。

  據《科技日報》報道,鄧楠在科協工作的6年多時間(2004年10月至2011年5月),主持科協日常工作,“她傾盡心力建設中國科協這個'科技工作者之家',給科協工作帶來巨大的改變”。

  報道稱,鄧楠擔任中國科協書記處第一書記後,中國科協提出了“三服務一加強”的定位(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提高全民科技素質;服務科技工作者;加強自身建設)。

  “她工作務實,平常話不多,但總能說到點子上”,中國科協調宣部一位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說,鄧楠在發言中總是愛用最平實的話,而不喜歡華麗的辭藻。一次起草《中國科協關於加強企業科協工作若幹意見》文件時,文中有一句“技術革新往往成為重大技術突破的先聲”,報送給鄧楠後,改成“小技術往往解決大問題”。

  “政事兒”注意到,2011年4月,在宣布鄧楠卸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的中國科協機關、直屬單位幹部大會上,時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沈躍躍,和接替鄧楠擔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的陳希(現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均對鄧楠給予了高度評價。

  沈躍躍表示:鄧楠政治立場堅定,大局意識強,注意從政治上分析、思考和把握問題,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陳希表示:鄧楠對人民群眾有深厚的感情,處事公道,為人正派,關心同志,廉潔自律,團結帶領一班人,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科協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協正處於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之一。

  憶父親:“他的心很年輕”

  鄧小平與卓琳育有五個孩子,其中,鄧樸方、鄧質方是男孩;三個女孩,鄧林是畫家,鄧楠是國家公務員,鄧榕是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政事兒”注意到,《廣安日報》發自今年8月的一篇報道稱,鄧楠比大姐鄧林小4歲,比妹妹鄧榕大5歲,“從小聰慧靈巧。在鄧家的三個女兒中,鄧楠從小受到父母的厚愛和重視,她在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雷厲風行,幾乎沒人看出她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子女”。

  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鄧楠與鄧榕曾陪同。

  2014年8月,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前夕,鄧楠曾在人民日報刊文《我們心中的父親》,其中寫道: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時,“我們那時候陪在父親身邊,真的感到他是在用盡自己的生命來講那些話。時值88歲的老人家,講得多激動、多懇切、多用心啊!他真是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感情,甚至最後的一點精力。這次談話以後,父親的身體狀態在很短的時間裏急轉直下,再也沒有緩過來。父親正是用這種拼命精神,完成他對社會主義的曆史任務,完成他的政治交代”。

  文中還講述了鄧小平75歲登黃山的故事。

  “我們對他說,老爺子你年紀這么大了,給你准備一個滑竿,要是爬不動了一定要坐滑竿,不要勉強”,鄧楠稱,“父親話不多,只是幹脆地說'我能走!'登黃山對我們還算年輕的人,都是很累人的事。父親其實也非常累,下山以後腿腫了整整一個月。下了黃山以後,他說了一句話:'黃山這一課,證明我完全合格。'他不只把登黃山看作是體力上能不能上去的問題,而是要表達他為黨為人民工作的決心和那種堅持不懈、永遠向上的精神”。

  “父親喜歡打台球,喜歡打橋牌、遊泳,喜歡寄情山水名勝,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鄧楠寫到,此前她也曾表示,“父親喜歡春天,喜歡孩子,喜歡新鮮事物,喜歡一切有朝氣的東西”;“他的心很年輕。”

  2009年8月,在《永遠的小平》主題影展系列活動開幕式暨卓琳同志追思會上,鄧楠發言中表示,已遵照母親遺願,將她的骨灰撒向大海,“那一刻,我們都真切地感受到,在萬頃波濤的擁簇中,父親和母親終於又相聚了。從此,他們將不再分離,在無垠的大海中得到永生。”

  “政事兒”發現,陝西日報2011年2月刊發的《鄧小平女兒鄧楠在寧強的日子》,還講述了鄧楠的家庭。

  當年,鄧楠與同學張宏(後成為鄧楠的丈夫)一起來到寧強縣高寨子公社插隊。文中記述,張宏“中等身材,結實,幹練,會武功,尤長於揮刀舞劍之術,在北京大學與鄧楠同班。他家住江蘇農村,其父是一個憨厚樸實的農民,還會做磚燒瓦的手藝”。

  文中稱,由於張宏愛和年輕人一起勞動,肯吃苦,肯吃力,當地幹部和群眾都喜歡和他接近。他也經常模仿寧強口音學說寧強話,與人開開玩笑。休閑時間,人們少不了要他表演一段拳術或劍術,且每求必應,他的表演總能贏得陣陣喝彩。他還曾在縣城禮堂表演他的武藝,博得觀眾陣陣掌聲。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