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闹“美元荒”? 只是乌龙一场
记者 夏心愉 宋易康
在客户看不到的“后台”数据监控中,银行已加强了管理,尤其是针对“个人分拆和重复购付汇”业务
最近一周,人民币走低停不下来。10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跌破6.77,报6.7744,也是月内中间价第8次刷新六年新低。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贬值,国民购汇热情也高涨起来。
也许是契合了这种心态,10月30日,微信朋友圈一则“取美元失败”的消息被疯转。一名自称是北京的网友称,亲历再次证明:取美元现钞已经是很费劲了。“去了四家银行,一分美元都没有取出来,都要预约到下周二以后,其中两家银行我还是白金卡,冬天已至。”
取汇真有那么难?银行的美元都去哪儿了?
10月31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兵分两路,在北京、上海随机选取多家银行进行亲测。在实地走访京沪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商行网点后,记者发现,上述“从银行一分美元都没有取出来”的说法明显言过其实。
便利:小额度随到随取并不难
记者上午10点先来到工商银行北京交大东路支行,柜台工作人员称,目前柜台备有4万美元现钞,不用预约可立取。类似情况还发生在交通银行北京农科院支行,只是该行只备有面值为20美元总计一万的现钞。
据记者了解,北京当地一般银行支行网点普遍可以满足数千美元的取现要求,但对于封顶一万美元的额度,则需要预约次日取现。建行北京皂君庙支行、中行北京安慧里支行,以及北京交大支行前台均表示,当日预约次日可来取走一万,并“保证能取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果有客户误打误撞来到某家银行新开尚没有外汇许可证的网点,或没有境外汇款业务的网点,“一分钱取不到”也存在——例如,建行北京四道口支行。
昨天,在位于上海四川中路的久事商务大厦的签证中心,于小姐领取了她的申根签证,随后打算换汇取汇。本报记者陪同着于小姐走访银行。
来到位于签证中心对面的天津银行上海分行,于小姐表示要将两万人民币现金换成欧元之后取汇。天津银行的柜面工作人员在询问当日行里外汇现钞存余后,表示“没问题”。
于小姐又来到外滩的浦发银行第一营业部。浦发银行工作人员称,符合外汇局规定的“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的外汇取现都可以受理。四大外汇(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中,从近期的外汇提取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取1万美元并不需要预约,客户直接可取;但如果是等值的欧元、日元等,他们需要查一下行里是否有外汇现钞,若不足也只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当于小姐提出要换等值2万人民币的欧元时,该名工作人员查询后表示“今天就可以换,不需要预约”。
为了求证“外汇取现政策是否收紧”,记者提出“要取5万美元”。该名工作人员解释,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每天取1万美元,连取5天。超过5万美元的个人年结汇额度部分,则需要提供相关资料文件并报备等——比如,若是留学生境外用款需求,需要提供境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等文件。
这也符合记者的心理预期。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早在2007年实施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个人提取外币现钞当日累计超过等值1万美元,需提供有关证明向外汇局事前报备。
原则:客户柜台取汇,后台需“闯通关”
某股份制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对于居民个人正常的经常项下外汇需求,相关政策仍以“简政放权、提供便利”为主要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本报记者亲测中体验到的“便利”,是提供给有实际用汇需求的客户的。银行坚守的原则,也的确是“提供便利”和“防范风险”、“反洗钱”相结合。
据上述人士透露,在客户看不到的“后台”数据监控中,银行已加强了管理,尤其是针对“个人分拆和重复购付汇”业务。
他分析道,在操作中,银行可能只需一两个步骤就能判断是否需拒绝客户的换取汇要求。首先,该行各网点在接办个人购付汇业务时,近期要求对客户业务背景真实性的审查,例如,通过系统事先查询客户近期购付汇记录及相应境外收款人的收汇记录。“有些客户有用分拆规避限额监管的嫌疑,我们会要求这些‘可疑’客户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
第二,该行还要求分支行加强对个人外汇“关注名单”的管理,遵循审慎第一、从严控制的原则,甄别出拟列入“关注名单”的客户和业务。
中行某网点负责人告诉记者,不能连续多日封顶取现美元,后台系统有监管,如果连续多日取会被查。
中国银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姜煦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外汇局有一个大数据监控体系,银行对于个人客户在银行购汇的任何动作都要做国际收支申报,而外汇局一般会对银行做出“提醒或提示”;同样的做法也适用于多人分拆购汇后汇向同一个账户。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的换汇热潮与人民币贬值预期有关。不过,人民币究竟还会跌多久?就在10月31日,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上调154个基点至6.7641,上调幅度为逾一个月来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