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2

德媒:中國人吃肉增多影響健康 還導致全球變暖

2016-11-23
来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11月23日報道 德媒稱,對中國人來說,氣候變化主要源於老舊汽車和大型工業設施的廢氣排放。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飲食習慣也影響著地球變暖:中國人的肉類需求不斷增加——牛、豬、禽類飼養和相關農業直接及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也隨之增加。

  據德國《新德意志報》11月22日報道,中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指出,畜牧業是位列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燃燒之後的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來源。“不僅是中國,全世界都必須減少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人類制造的溫室氣體中14.5%來自於畜牧業:從飼料的種植與加工、牲畜棚圈供暖、肉類加工到運輸至消費者。來自反芻牲畜消化道的氣體也在其中佔很大比例。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畜牧業每年制造的溫室氣體總量產生的升溫效應相當於7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而作為肉類和奶制品來源的牛是最大的氣體制造者,它們會大量排出溫室氣體甲烷。

  因此,牛肉在名單上排名非常靠前: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每生產1千克牛肉蛋白質相當於排放了30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就綿羊和山羊而言是165千克二氧化碳當量,生產牛奶、禽類制品和豬肉相對應的二氧化碳當量則分別低於100千克。

  報道稱,盡管尚未達到德國的水平,但隨著富裕程度的提高,中國人的肉類需求在不斷增加。據位於舊金山的環保組織野生救援協會計算,2015年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為63千克,生產這些肉類產生的人均溫室氣體,其升溫效應相當於876千克二氧化碳。

  作為對比,德國聯邦營養和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德國人2014年人均肉類消費約88千克。“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仍低於美國等國家,”來自綠色和平組織的李一方說,“但中國的肉類消費量已經是中國營養學會建議量的兩倍。”

  因此,中國政府今年5月啟動了一場號召減少肉類消費量的宣傳行動——在李一方看來,成效一般。“重要的是讓人們了解吃肉帶來的健康風險和對環境的影響,但一場宣傳運動不足以終止肉類消費的增加。”他認為,中國的經濟政策不如說是在扶持畜牧業發展。“雖然近年來豬肉消費量的增幅有所回落,但預計未來幾年的平均增幅仍在1%到2%之間,”李一方說。

  野生救援協會預計2030年中國因肉類消費產生的人均溫室氣體約為1.2噸二氧化碳當量,該組織估計屆時中國的人均肉類消費量將增至94千克。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李國祥說:“在中國,吃肉意味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他指出,城市家庭的肉類消費量仍遠高於農村家庭,“隨著城市化程度提高,肉類消費量也將增加。”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肉類消費在發展中國家仍有很高的社會聲譽。該研究所就相關問題詢問了中國、巴西、美國和英國的居民,恰恰在中國,肉類被視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不該吃肉,那為什麼人們現在變得更加長壽?”調查援引一名受訪者的話說,“以前人們的壽命只有五六十歲,現在至少能活到70歲或80歲,只吃蔬菜不足以提供全面的營養。”其他受訪者指出,沒有其他食物能在口味上替代肉類。此外,中國的受訪者認為汽車尾氣才是更嚴重的問題。

資料圖:中國市民在農貿市場內購買豬肉。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資料圖:中國市民在農貿市場內購買豬肉。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