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台灣著名作家、最大口徑的「統派知識分子」陳映真於北京病逝,享年79歲。過去10年,因健康原因,陳映真一直在北京接受治療。最終,他還是沒有再回台灣。對於大陸的學者和讀者來說,陳映真曾經是我們了解台灣文學的標誌性人物之一,他的寫作受魯迅影響極深。陳映真曾自言,「魯迅給了我一個祖國」,「魯迅給我的影響是命運性的」。陳映真始終堅持統一的主張,他認為台灣歷史是中國歷史有機而獨特的一部分。香港商報記者黃鶯
曾因堅持魯迅立場被捕
作為台灣文學重要旗手,陳映真的作品受魯迅影響頗深。當代學者錢理群曾表示:「陳映真是堅持魯迅式的徹底批判立場的后來者之一,但所面對的問題,卻是魯迅未曾經歷的。」1968年台灣當局以「組織聚讀馬列共黨主義、魯迅等左翼書冊及為共產黨宣傳等罪名」,判處陳映真10年有期徒刑。綠島歲月里,他「對自己走過的道路進行了認真的反省,對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開始由一個市鎮小知識分子走向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的知識分子」。
據陳映真自己曾說,余光中當時將陳映真文章中引述的馬克思之處一一標出,加上批註,寄給了當時「國防部」總作戰部主任王升將軍,告密陳映真有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這在當時戒嚴的台灣島上是「必死之罪」,陳映真僥幸躲過這場災禍。(《聯合文學》2000 九月號)1975年,陳映真因蔣介石去世的特赦而提前3年出獄。
創辦《人間》控訴社會問題
1977年台灣爆發「鄉土文學」論戰,陳映真決絕地投入到論戰中,他堅持通過「鄉土文學」論戰找回台灣文學的現實主義精神,并通過自己的批評與創作,尋找論證國家統一的歷史、文化依據。1979年10月,陳映真在台灣高雄事件中再次被拘留,幸有各界人士輿論抗議,此次他被扣押兩天后釋放。
1985年陳映真創辦《人間》雜誌,并曾在1989年出任台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一職。在《人間》雜誌創刊詞上,陳映真以「因為我們相信,我們希望,我們愛……」為題,道出緣由:「因為社會高度的分工組織化,造成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之間、一個生產部門與另一個生產部門之間、一個市場與另一個市場之間的陌生與隔閡……在一個大眾消費社會的時代里,人,僅僅成為琳瑯滿目之商品的消費工具。於是生活失去了意義,生命喪失了目標。……」他不願如此。
在這創刊詞中,也為這雜誌定位:「《人間》是以圖片和文字從事報告、發現、記錄、見證和評論的雜誌。通過我們的報告、發現、記錄、見證和評論,讓我們的關心甦醒;讓我們的希望重新帶領我們的腳步;讓愛再度豐潤我們的生活。」這段話昭揭了這是一份以圖片和文字報道為主,帶有濃厚社會關懷的雜誌。《人間》透過紀實攝影和報導文學控訴當時台灣的社會問題,揭露貧苦的底層角落;更以占版面三分之二的黑白照片,安靜卻也沉重地表明、記錄台灣社會中的真實,令讀者「眼見為憑」。
堅持統一反對「方法論台獨」
出版了多本陳映真研究專著的台灣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趙剛討論了陳映真先生的兩岸與第三世界的歷史視野。他認為,陳映真這方面的歷史視野與實踐經驗,無論對當今中國大陸或台灣當地,乃至東亞區域的知識界的自我認識以及相互理解,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兩岸(以及第三世界)的問題是陳映真困惑與思索的一核心對象,在陳映真的長期思考寫作中,具有高度的歷史复雜性。陳映真認為,台灣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有機部分,并反對「方法論台獨」。
與此同時,陳映真還是毛澤東「三個世界論」的信徒,在他創作后期,他將筆力集中於第三世界民眾內心的頹廢與扭曲、抗拒與掙扎,不得不承認的是,他的不少判詞是頗具預言性的。所以當1983年在聶華苓主持的愛荷華國際作家寫作計劃中與真正來自活生生的中國的茹志鵑與王安憶母女相逢后,又過了20年,王在憶述陳映真的《烏托邦詩篇》中寫道:這時候,假如我沒有遇到一個人,那麼很可能,在中國大陸經濟改革之前,我就會預先成為一名物質主義者,而這個人,使我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對消費社會的抵抗力。
最后的送行
學者曾慶瑞22日在社交媒體上敘述了其為陳映真的最后送行:「今天中午大約一點半,陳映真的夫人陳麗娜打來電話,哭訴陳映真病危,我們立即前往朝陽醫院。……14:20,麗娜抽泣不止,俯身告訴映真:『永善,曾大哥來看你來了!』我連忙俯身下去,輕聲呼喚:『映真!映真!』映真雙眼已被蒙住,顏面上沒有任何反應。……我右手扶住麗娜右肩背,不停地安慰她,左手托住映真的左手手心。忽然,我感覺到,映真的左手手指即輕微地動了一下。這時,14:25。……我明顯的感覺是,映真左手心的體溫,在慢慢地涼下來。……『2016.11.22.14:39』我明白,就是這個時間,映真和我們告別了!他,一個台灣人民的兒子,也是中國人民的兒子,台灣文壇上的當代魯迅,陳映真,就這樣離開我們了!傷別離,我兩眼熱泪盈眶,俯首默哀,為他送行。……我代表了映真在海峽兩岸的所有親朋好友,托著他的左手手心整整19分鐘,為他送行了!映真兄弟,你一路走好了!我們懷念你!」
陳映真,生於1937年10月,原名陳永善,台北鶯歌人。1957年他考取淡江英專(即今淡江大學)英語系,1959年發表了第一篇小說《面攤》。自上世紀80年代起,陳映真陸續參與過《文季》、《夏潮論壇》等雜誌的編務工作。陳映真的代表作包括《將軍族》《第一件差事》等,其中《將軍族》后來被改編成電影《再見,阿郎》。陳映真2006年定居北京,2010年獲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為首位加入此協會的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