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社融大增超預期
經濟活躍度上升 未來料走向平穩
【香港商報網訊】人行昨日公布了多項金融數據,其中,11月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明顯高於預期,社融環比上月幾乎翻番。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7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7111億元,較10月的8963億增長94%。受訪專家認為,11月新增社融規模較大,一定程度上表明經濟活躍度有所上升,主要反映房地產相關融資的滯后表現,而隨著房地產調控和資金面偏緊等因素,未來貸款和社融增長可能會有所放緩。香港商報記者朱輝豪
表外擴張較為明顯
人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6.0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2.49萬億元。11月份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7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7111億元。其中,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463億元,同比少增410億元。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林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貨幣政策相對寬松的角度觀察,今年大部分時間,銀行的信貸比較寬松,最終在社會融資額度中表現出來,而11月份社融規模的大增,反映出在穩增長政策下經濟活動的活躍度有所上升,后勁比較足。但較為擔憂的是,如果大部分資金最終沒有流向制造業,而是流向房地產甚至是股市,可能會造成通脹壓力的上升。
數據顯示,11月當月,委託貸款增加1994億元,同比多增1083億元;信託貸款增加1625億元,同比多增1926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1173億元,同比多增3718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增加2865億元,同比少514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861億元,同比多293億元。對此,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表示,社融增量有點誇張,委託貸款當月增加這麼多,還有信託貸款,表外擴張較為明顯。新增貸款還是以房貸為主,但表外大幅擴張才是問題,可能還是表內緊張,所以向表外走,這樣看來政策還是松不了。
房貸占比仍然較高
在信貸方面,自從10月出現急速下降之后,11月新增貸款環比小幅回升,企業中長期貸款也有所增加,但居民中長期貸款占比仍然高企。數據顯示,中國11月新增貸款7946億元,預期7200億元,前值6513億元;M2同比增速下滑至11.4%,結束3連升。
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9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10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692億元。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較10月增加了801億元,占當月新增人民幣信貸的比重略降至72%,仍大幅高於9月的47%,中長期貸款在當月住戶部門貸款增量中占比高達84%。
此前,國家統計局以及多個機構發布的數據均顯示,11月全國各大城市的樓市降溫明顯,但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環比10月有所回升。對此,林江認為,雖然樓市限購限貸政策有所加碼,但從過往的歷史來看,房地產越是調控,樓價往往越會大幅反彈,即如果市場摸索出這種規律,預期未來樓價會上漲,不排除會有相當部分人趁調控之際購入房產。他指出,今年上半年相當部分信貸流入樓市,如果樓價因調控政策下降得太快,將會導致一部分資金從樓市流出來,從而令社融速度加快,社會融資額會繼續上升。
或倒逼人行加息
中金點評信貸數據稱,11月份金融數據仍主要反映房地產相關融資的滯后表現,隨著房地產調控和資金面偏緊等因素,未來貸款和社融增長可能會有所放緩,因此11月份金融數據對債市并非利空因素。今年前11個月舊口徑貸款增量已經達到11.5萬億,超過去年全年,預計12月份銀行仍會就MPA考核和銀監會等各項指標考核來調節資產和負債,12月份的貸款、社融以及M2增速會放緩。
「隨著目前通脹有所抬頭,加之資金持續外流,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存,最終可能倒逼人行進行加息,從目前的情況而言,不排除會有這方面的可能性。」林江分析稱,值得關注的是,如果人行被逼加息,中小企的融資成本將會增加,對於一些正在渡難關的制造業而言,將會產生不利影響。未來而言,人行如果能夠有效將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將會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產生所期望的結果,但目前制造業的信心仍不足,未來社會融資步伐可能會呈平穩增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