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 王永棟供圖
原標題:最古老銀杏木化石,距今約1.6億年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這棵1.6億歲的銀杏,樹木的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細胞幾乎一致。“這對研究銀杏植物的演化以及恢復侏羅紀時期的古環境,有著重要意義。”王永棟說。
近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胡玉梅
實習生 舒越
銀杏木化石最少,非常稀有
在地球上,算得上“活化石”的少之又少。銀杏就是其中之一。
王永棟介紹,之前,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5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不少類似的銀杏葉片化石;而與現代銀杏有關的銀杏屬葉子和果實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但是,銀杏木化石,也就是莖干化石之前的記錄是1.2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相比于保存較多的葉片化石,銀杏的樹干化石發現得最少,所以非常稀有。”
不過,這次王永棟他們的發現,刷新了紀錄。他們在遼寧西部發現的銀杏木化石距今約1.6億年,往前推了4000萬年。
王永棟的發現之旅始于6年前。當時,王永棟的團隊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考察,在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很多木化石。他們把這些木化石采集后拿到南京的實驗室切片,然后放在顯微鏡下逐一研究,發現這些化石大多數是松柏類和蘇鐵類的木化石,尤其難得是還發現了一塊銀杏木化石。“由于所在地層距今大約1.6億年,所以,這棵銀杏木化石的時間距今約1.6億年,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銀杏木化石。”
細胞結構和現在的幾乎一致
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工程師蔣子堃博士介紹,現在的銀杏葉片像小扇子,分裂不深,而約1.6億年前的銀杏葉像手指,葉子窄而細……雖然葉子的長相和現在不太相同,但細微的表皮結構卻差不多。
顯微鏡下,化石切片被放大了兩三百倍,科學家們對銀杏木細胞結構進行了仔細的觀察、比對。他們發現,古老的銀杏木化石管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莖干的管胞構造十分相似。“侏羅紀時期的銀杏木化石就已經擁有了和現代銀杏相同的構造。”蔣子堃說。
既然和恐龍生活在一起,那么,它們會不會是恐龍口中的美食?王永棟說,這完全有可能。恐龍分為食肉類和食草類,高個子的恐龍脖子長,完全有可能去吃銀杏葉。“不過,這還需要化石證據,比如在恐龍化石的胃中找到銀杏葉或者果實化石的話,就可以推斷其食性關系。但這樣的化石很難發現。”
“很多人喜歡吃白果。事實上,不是所有的銀杏都會結果子。我們發現,不管是古老的銀杏,還是現在的銀杏,雌樹結果,雄樹只長葉而不結果。”王永棟介紹。
此外,侏羅紀時期的銀杏葉氣孔的密度比現在的小很多。這是因為,侏羅紀時期二氧化碳濃度特別高,是現在二氧化碳濃度的4倍,“氣孔的密度越小,反映了當時的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就越高。”
王永棟說,恐龍稱霸時期,也是銀杏最繁盛的時期之一。那時候氣候適宜,森林里古木參天。但6500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絕,也給銀杏植物的發展演化帶來了影響,其多樣性大大減少。“6500萬年前,銀杏至少有十個屬種以上,現在的銀杏只有一個屬。”王永棟說。
1.6億年前南京的銀杏不多
說起南京的秋天,自然會想起那滿地金黃的銀杏葉。但是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晚期,南京地區生長的銀杏不太多。“不僅是南京,整個華南地區由于氣候環境的原因,發現的銀杏相關化石不是很豐富,但是蕨類和蘇鐵類較為豐富。”王永棟分析,銀杏喜歡溫涼又相對潮濕的環境,太干熱和太寒冷,都不適合銀杏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