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8日消息(記者張聞)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還有3天,2016年就要過去了。對于中國體育來說,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年。比“武”,有四年一度的奧運會。中國競技體育曬出了大考成績單;論“文”,今年《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健身休閑產業指導意見》相繼出臺,從制度保障上給中國體育畫下了新的藍圖;言“商”,體育產業成為風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巨頭逐鹿,資本暗涌。
“懂足球并不重要,中國懂足球的至少有500萬人,把足球搞起來的沒有。也許因為不懂,也許因為沒有糾結,所以反而我們能改革。”說自己是足球門外漢的這位就是互聯網巨頭馬云,就是那個讓國人一天掏出1200億“買買買”的男人。2016年,他,在投資體育產業。
“要搞的好呢,還真得要懂,中國足球缺的不是錢,缺的是制度設計和改變游戲規則。”說自己懂球的這位是房地產巨頭王健林,就是那位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先掙一個億的“國民公公”。2016年,他,也在投資體育產業。
過去一年,馬云麾下的阿里體育,提出要做“中國體育經濟的基礎平臺”,通過與國際體育組織、賽事執行方、贊助商等建立合作關系,圍繞IP打通各業務板塊。年終歲末,營中的螞蟻金服又差點入主老牌中超俱樂部北京國安。要不是阿里巴巴早已擁有廣州恒大淘寶俱樂部的股份,那么這樁大買賣勢必又將震動中國體壇。
而王健林作為中國體育產業最初的參與者,在過去一年也殺了一回馬槍,萬達集團正式成為國際足聯合作伙伴,享有2016到2030年FIFA頂級贊助商權益。此外,他們還通過并購的盈方體育實現了國外賽事在中國的落地。
攻城拔寨的還有蘇寧集團,他們先是收購了意甲豪門國際米蘭,而后又投資了足球社區“懂球帝”,再加上高價拿下的英超聯賽三年版權合同,橫跨賽事資源、體育媒體、足球俱樂部的產業布局已經初見端倪。
是什么讓阿里、萬達、蘇寧這樣的巨頭“爆買”體育產業?北京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CEO張慶分析,政策引導和需求升級兩方作用,打開了發展的黃金時間窗口,而敏感的商業巨頭們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良機。
張慶指出,企業多元化的拓展都需要找到新的投資領域,體育產業作為新興的、朝陽的、綠色的領域,在政策引導下,對于企業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從需求端來講,中國中產階級的絕對值、消費能力,都帶動著新一輪對供給側的需求。體育作為內容,無論是親身體驗還是觀賞性,都帶來新的消費升級的可能性,觸動了這些企業。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都會不約而同投入到這個領域里面來。
2016年,不差錢的巨頭們用投資布局的方式,開墾著尚未成熟的體育產業。但這樣的投資行為很難獲得立竿見影的回報。昨天,剛剛出爐的《2015年國家體育產業規模及增加值數據公告》顯示,盡管我國體育產業總產出同比增長了26.2%,遠高于同時期GDP的增福,但在產業結構中,體育用品制造業占比仍然高達65.7%。換句話說,大佬們紛紛下注的體育服務業距離頂起半壁江山還有著不小的奮斗空間。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李穎川解讀說:“體育服務業的比例還是很小。今年我們又出臺了《體育健身休閑業指導意見》,這是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非常好的契機。體育服務業快速發展,符合國際趨勢。我國體育產業由原來占GDP的0.64%增加到0.8%,國外占比已經達到2%到3%,所以空間仍然很大。”
新的入局者從整個產業的上游介入,直接買下成熟的IP資源,繼而獲得話語權的商業邏輯無可厚非。但由于供給端的優質資源有限,一輪爆買后,體育產業必將進入深耕培植階段。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王衛東就表示,瘋狂播種后,讓中國的體育產業長出自己的果實需要耐心和時間。很多資本想進入,但企業數量少,能夠投入進來特別是能夠取得短期回報的現象也很少,這和我國產業發展總量少、結構不合理、真正供給不到位有關,所以不能急功近利。國家要發展實體產業、實體經濟,重點是要培育企業,培育體育產業中的實體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