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 參賽需謹慎(體壇觀瀾)
鍾 文
正如我們想象不到跑步會越來越火一樣,參加一項自己感興趣的比賽越來越容易也遠超我們的預料。
普通愛好者參加群眾性賽事,不過是玩玩而已,有誰會特別認真呢?事實證明,不但有特別認真參加比賽的人,甚至還有不擇手段追求成績的極端案例。
這幾年馬拉松賽事越來越火,既與一些地區的辦賽需求越來越強烈相關,也與跑步愛好者的參賽欲望越來越強烈相關。辦賽需求迅猛增長,難免會衍生盲目跟風、倉促上馬的辦賽風險;而跑步愛好者的參賽意願瞬間爆棚,也難免會夾雜湊熱鬧、搶風頭的不良風氣。
不能否認,更多跑步愛好者加入馬拉松跑者大軍,主要是為了體驗萬人同跑的歡樂氛圍,同時也在力所能及的狀態下嘗試著創造個人最好成績。但也的確有人不能正確看待自己、更不能正確看待賽事,要么處心積慮找人替跑、要么不切實際追求個人最好成績。近兩年個別國內馬拉松賽事出現參賽選手猝死事故,有些問題與賽事運營不夠規范、賽事保障不夠完善相關,有些問題則與個別跑步愛好者不能做到科學訓練、理性參賽相關。而在馬拉松猝死事故中,往往半程馬拉松賽事概率較高,似乎也能說明很多跑步愛好者對馬拉松這項運動的認識還遠談不上全面。
科學訓練、理性參賽,這是對跑步愛好者加入馬拉松跑者隊伍的基本要求。畢竟,參加馬拉松比賽是對自身極限的挑戰,而不是像參加趣味運動會那樣簡單。既然熱愛馬拉松運動,就應該對這項運動心存敬畏,成為推動馬拉松健康發展的積極力量。如果只是想從馬拉松賽事及發展環境中索取,而不考慮每一名參與者能為馬拉松賽事做些什么,那么這樣的參賽初衷就已經與馬拉松賽事所倡導的健康理念背道而馳。
擴大馬拉松賽事影響、擦亮馬拉松賽事品牌,賽事主辦者自然要做出不懈努力,而參賽者也不該成為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對馬拉松跑者來說,好的賽事服務未必是標准配置,而做更好的自己卻始終可以作為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