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全球化並沒有失敗

2017-01-23
来源:南都

  不只是美國刮起了反全球化的旋風,英國退出歐盟,法國極右翼政黨領導人、法國總統候選人馬琳·勒龐極受歡迎等,都讓我們看到各地民眾用自己的選票宣揚對現有制度的不滿和對創新改革的強烈要求。

  全球化加速了全球商品、資本、技術和人才的流動,使國家和公司可在全球范圍內重新優化配置資源,大大提升了不同商品和勞工之間的競爭,帶來了商品更多的選擇和更低的價格,擴大了市場,提升了稀缺人才的地位,也降低了可取代勞工的薪酬和剝奪了他們的很多工作機會。全球化引發了一輪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也導致各國社會貧富懸殊差距拉大。很多底層民眾沒有感覺從全球化的發展中切身受益,反而深感不滿和累積民怨。

  英美的一些民眾和輿論把工作機會喪失、薪酬停滯不前、貧富懸殊差距拉大等問題簡單歸咎和遷怒於移民大量流入本土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進口商品和低價勞工的沖擊。為了迎合和鼓吹社會工薪階層選民的這種恐懼、憤怒和沮喪,美國新總統特朗普的其中一個主要政綱就是讓制造業回歸美國。但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讓傳統制造業回歸美國,美國在全球來說是沒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力去做的,美國的用工和營商成本高昂,沒可能跟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同一領域競爭。就算這些工作不被廉價勞工搶去,也會在不久的將來被機器人搶去。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對底層勞工的沖擊只會進一步加大。特朗普這種做法只是用短視的眼光給予這些工薪階級一些短暫的、低薪的工作,而不是徹底幫助提升他們的競爭力,讓他們身負不同的技能,在不一樣的領域競爭。就算要讓制造業回歸美國,也不是傳統的制造業,而應是創新的、先進的制造業,與智能機器人等科技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才有前途。罵大街於事無補,應專注於問題的根本,真正尋找和執行解決方案。

  當前的全球化當然不屬完美,需要繼續改革完善。但進一步思考,出現當前社會問題,與其說是全球化失敗了,不如說是社會的再教育、再培訓機制失靈。在現代知識經濟社會,知識的“半衰期“為5年。目前的終身學習是由個人自發去進行的,多數有時間、精力、金錢、動力和懂得如何繼續學習進修的是社會精英階層,這進一步加大了社會的不平等,政府沒有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與時俱進地去適應社會和科技的發展,結果就是底層勞工的利益受損;當足夠多勞工利益受損,社會就會出現問題和對變革的強烈訴求。政府、公司、學術機構等都應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幫助工薪階層進行轉型。

  19世紀英美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迫使政府大力推動解決普通人的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今天的政府也應積極推出國民的繼續教育新計劃,幫助國民更好地適應全球化帶來的社會變化和科技進步,只有這樣才有出路。從學校教育開始,給予學生終身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使他們離開校園後可以繼續學習。而在國民走上工作崗位後,如何使再培訓、再教育變得觸手可及和負擔得起,如何使再培訓、再教育的內容變得真正有用,需要政府、企業、學術機構齊心協力去努力實現。(作者:於盈)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