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昨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廳舉行,金庸、二月河和六小齡童等文藝界、演藝界人士敬獻花圈和挽聯,百餘位紅學迷也前往送別。其學生撰寫的黃底黑字橫幅“再遊西國”十分醒目。
北大中文系教授陳熙中在現場如此評價馮其庸,“他對紅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段啟明說,“只要先生在,紅學的旗子就會一直打下去。他的逝世,是紅學很大的損失。”談及馮其庸的治學方法,段啟明說,“他不是一個書生,不局限於尋章摘句,而是有充分的實際調查經驗。這點,我是非常敬佩的。”
馮其庸為我國著名紅學研究大家,1924年2月生於江蘇無錫縣,2017年1月22日逝世,享年93歲。他曆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紅學會會長、《紅樓夢學刊》主編等職。以研究《紅樓夢》著稱於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夢邊集》、《漱石集》等專著二十餘本。主持校注了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該普及版本《紅樓夢》迄今發行量已超過450萬冊,成為最通行的版本。
馮其庸研究《紅樓夢》是從研究曹雪芹的家世入手,堅持文獻研究與地面調查、地下發掘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特別是他發現了《五慶堂重修遼東曹氏宗譜》,對它進行了長時間的調查和考證,找到了大批有關曹家的早期信史,從而對曹雪芹的祖籍得出了確鑿無疑的結論——遼寧的遼陽。馮其庸為這一發現所寫的《曹雪芹家世新考》至今已增訂了四版。
2012年出版的《瓜飯樓叢稿》是馮其庸一生學術精華的彙集,內容包括《馮其庸文集》(16卷)、《馮其庸評批集》(10卷)和《馮其庸校集》(7卷)三大部分共33卷,1700萬字。這些使得學術界有了一個紅學研究的資料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