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黃小聰
還在糾結A股的不溫不火嗎?還在想該買什么樣的個股嗎?同樣一家公司的股票,為何A股市場漲幅不到1個點,港股市場卻能漲6個多點?
火山財富記者注意到,近期港股各種搶眼的表現真是讓不少投資大佬都心動不已。這兩天市場又傳出,王亞偉也盯上了港股市場,來自《金證券》的消息顯示,接近千合資本的人士稱王亞偉今年可能加大港股投資力度。農歷新年前,王亞偉曾在公司內部多個場合提及港股市場情況。
而在幾天前高毅資產發布的圍爐夜話中,邱國鷺也提到,港股是少有的能找到性價比還較好的資產類別,港股是屬于波動在所難免、但價值顯而易見的市場。并且早在去年一季度就已經開始加大對港股的投資,2017年同樣會重點關注港股。
這難道意味著2017年會來個市場大轉向?港股才是2017年的主要投資陣地嗎?作為普通投資者又該如何參與呢?
投資者買得歡、基金經理下手快
眾所周知,港股市場是一個機構主導的市場,因此機構的動向往往決定了這個市場的活躍程度。最近港股市場的搶眼表現,自然也少不了機構資金的身影。而要想解析港股市場的投資機會,機構資金的流向就必然是關注的重點。
如果說王亞偉在年前年后才表示今年要加大港股市場投資的話,其實相比于其原先在公募的“兄弟姐妹們”似乎要晚了一步,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記者注意到,自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公募資金就已經加大力度流向港股市場,而四季度依然處于明顯凈申購狀態。
目前,選擇通過公募產品投向港股市場主要就是三種方式:QDII基金、滬港深基金和互認基金。其中投向港股市場的QDII和滬港深基金無疑是其中的主力。
考慮到QDII產品投向較廣,因此如果只選取基金名字中帶有“港”字的QDII基金,再加上滬港深基金的話,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記者注意到,這些產品在剛剛過去的第四季度,凈申購份額超過50億份。要知道,在2016年一季度,這類基金整體還處于凈贖回的狀態。
其中南方香港成長(QDII)2016年第四季度總申購27.07億份,贖回16.07億元,凈申購11億份;華夏滬港通恒生ETF聯接(QDII)2016年第四季度總申購8.74億份,贖回2.67億元,凈申購6.07億份;前海開源滬港深藍籌精選混合2016年第四季度總申購16.23億份,贖回9.53億元,凈申購6.7億份;匯添富滬港深新價值股票2016年第四季度總申購11.44億份,贖回0.98億份,凈申購10.46億份。
如果要是再加上新發行的基金,那么單季度新增的“子彈”超過百億。除了投資者買買買,基金經理下手也一點都不慢。從2016年11月后新成立的基金來看,不少投資A股的基金凈值波動都非常小,新基金并沒有急于建倉的趨勢,但是滬港深相關主題的基金卻完全不一樣,近一個月凈值漲幅超過2%的就有不少,甚至有些凈值漲幅超過4%,可見,在成立后,這些基金也是立馬買買買。
比如華夏港股通精選股票、前海開源滬港深核心驅動混合、鵬華滬深港新興成長混合,近一個月的凈值漲幅分別達到了6.31%、5.97%、2.31%。
投資港股正當時?
除了公募資金,私募方面其實對于港股市場的配置也在不斷增加。去年除了部分私募直接到香港設立公司,有些私募則是利用港股通積極買入,甚至據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記者了解,有些私募的七八成倉位都配置在港股市場。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南下”的資金數據也顯示,近期內地資金借道港股通持續流入,有私募人士就向記者表示,他們主要投資港股市場就是通過港股通買入。他同時也提到,雖然(去香港)單獨成立基金也可以,但是要履行一些手續會比較麻煩。
該私募人士還坦言,選擇港股主要就是考慮到估值。他說道,”藍籌的話,比如銀行、保險,估值上比A股要顯著低估,另外,就是成長股的估值,港股市場整體定價也比較理性,我們買的成長股估值也僅僅在10-20倍之間,當然也有少數定價比較高,但你可以不買,就買自己能把握的就可以了。”
而王亞偉其實早在2015年就已經有過涉足港股市場的動作。到了2016年,基金半年報顯示,千合資本旗下的外貿信托-昀灃證券、千紙鶴1號、外貿信托-昀灃3號還依然持有恒生B份額,分別達到6072.23萬份、3750萬份和3178.04萬份,合計持有恒生B約1.3億份。
那么,如果王亞偉看好港股市場并打算加大投資的話,目前這個時間點會是比較好的介入時點嗎?畢竟恒生指數在經過一輪上漲之后,又攀升至接近去年9月份24000上下的位置。
記者就此也采訪了部分機構人士,而在他們看來,目前投資港股市場卻仍然正當時。比如博時基金股票投資部國際組投資總監張溪岡就表示,從基本面來看,國內經濟已現企穩跡象,而從資金面上來看,相對來說,港股比A股機會更多一些。
至于說具體投資方向上,張溪岡指出,一是可以把握業績反轉、估值修復、基本面超預期的投資機會;二是把握“北水南下”的脈搏,重點配置港股通名單中的高成長、低估值、基本面良好的個股。重點配置汽車、石化、消費、環保、油服、IT等板塊。
而有私募人士則表示,2017年可能還會偏港股,但是并不是看多整個港股板塊,主要還是看個股的邏輯,著眼于一些中期業績不太好但長期有展望前景的企業進行布局,為明后年做準備。
路徑選擇各有利弊
如果說2017年港股市場正在風口上,那么,作為普通投資者,又都有哪些路徑選擇呢?
其實最簡單依然是上述提到的幾種選擇,證券及資金賬戶余額不低于5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者可以直接選擇港股通參與,但這顯然需要投資者有較高的專業水準,畢竟港股市場與A股還是有著不少區別,比如“T+0”、不設漲跌幅等等。
而普通投資者可以選擇的還是主要通過QDII、滬港深基金和互認基金參與。這幾類產品的最大優勢就是門檻低,有的甚至只需10元起。但就算是這幾類產品,其中也是有不少差別。
首先就是在基金類型上,分主動型和被動型產品,而滬港深基金多為主動管理型產品,如果偏好被動跟蹤的指數型產品,可以選擇QDII中的港股ETF產品,比如華夏恒生ETF聯接等,可以最簡單也最有效跟蹤指數漲跌。
其次,在額度和投向方面,QDII比較容易受到額度限制,經常出現暫停申購的情況,而滬港深基金自去年以來,發行數量越來越多,選擇面也越來越大,但是在港股的投向方面不如QDII的投資范圍來得廣,多限于港股通標的股票;另外,從投資范圍來看,互認基金也并非只投港股市場,往往涵蓋亞太地區。
再次,費率方面,QDII根據主動和被動型,前端申購費率在1.2%-1.8%不等,滬港深申購費率和投資A股的主動管理型基金類似,前端買入費率一般在1.5%,但這兩類產品的費率目前在許多渠道都降到1折,因此這點上差別并不大。
而互認基金,費率相對來說要高一些,1.5%的申購費率,在不同渠道的折扣差別比較大,銀行渠道有的最多也就降到0.9%-1.2%,而在第三方平臺則可以降至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