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張獻忠江口沉銀是真事? 考古專家找到關鍵“證據”

2017-03-20
来源:央視新聞

  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明末清初農民起義將領張獻忠兵敗四川,曾經“江口沉銀”,把大量的金銀財寶沉入江底,然而具體地點卻成了謎。今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正式啟動,而在近日,考古隊發現了大量文物,這使得張獻忠的傳說又離現實近了一步。

  張獻忠起義失敗 江口沉銀

  據一些史料記載,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于崇禎十七年(1644年)8月9日占領成都,建立大西國,改元大順。1647年7月,張獻忠率部與明朝殘將、川西地方將領楊展在彭山江口激戰,潰不成軍。張獻忠和部分官兵逃回成都,而滿載金銀的船只多數被燒或因相互撞擊,沉入江中。

  首次發掘木鞘沉銀 印證史料記載

  在“張獻忠沉銀”的傳說中,有說法稱其用了掏空的樹干藏銀的方式,但一直以來沒有獲得確鑿的實物印證。3月16日下午,考古隊終于在發掘區域的最北端發現一塊相對完整的木鞘。

  江口沉銀水下考古隊領隊劉志巖表示,清代文獻有這樣一種記載:當時張獻忠在轉運財富的時候,他的銀子都是裝在這種木鞘里面的。之所以用木鞘,是因為這種運輸方式很方便,兩個人一抬就抬走了。此外,木鞘上有一個簡單的榫鉚結構,放兩個鐵片,加工起來也很迅速。

  出水25件精美金器 或是皇族器物

  3月18日,考古人員又發現了數件精美的金器,這令他們興奮不已。

  在總共25件新出水金器中,個頭最大的是一塊金錠,托在手里很有分量。

  在隨后清理中,考古隊還接連發現金耳環、金簪子等器物。考古專家推測,這些極有可能是明朝皇族藩王的器物。

  這些文物或折射出張獻忠敗走四川的往事

  從去年11月開始至今,四川彭山“張獻忠沉銀”水下考古工作發掘文物累計超過2萬件。昨日,考古隊還向央視記者展示了一批從未公布過的金銀器物。

  在考古隊首次公布的一批金銀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4塊金銀冊。在只有成年人兩個巴掌大的金銀冊上,滿是刻印的文字。這些冊子記錄了明朝藩王冊封的榮寵,也折射出張獻忠敗走四川的舊事。

  劉志巖表示,如果是冊封兒孫嬪妃,藩王用的就是金冊;如果冊封郡王,藩王用的是銀冊。這說明,明王朝有一整套分封體系。

  除了這些屬于明朝王室宗親的金銀冊,考古隊還展示了一批金首飾、金錠銀錠等,這些器物可能原屬于達官貴人或者皇室宗親。

  文獻記載,張獻忠一直在長江流域包括中西部地區轉戰,他沒有特別穩定的經濟來源。通過沿途劫掠富豪,才能維持軍隊物資的運轉。從目前發現的文物來看,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真實的。

  灘涂考古開創先河

  “張獻忠沉銀”水下考古是在四川彭山岷江河段內進行,河水湍急,水下能見度幾乎為零。河底淤積的不僅是泥沙,還有大小不一的大量石塊。為了將水下不可控的環境轉變成可控的穩定發掘區,考古隊獨創了一系列發掘方法和手段。

  在發掘現場,考古隊先鎖定區域,再在周邊建起一個圍堰,把里面的水排干。這種方法被稱作灘涂考古,它開創了我國內陸河流考古的先河。

  劉志巖說,考古隊在工地專門設立了一個篩選區,四五臺挖掘機輪番上場。每天,分揀員都要從大約幾十噸的沙石中篩選文物。

  新聞多看點

  “張獻忠沉銀”被盜挖倒賣案告破

  “張獻忠沉銀”水下考古緣起于當地一些不法分子的盜挖。經過公安機關的縝密偵查,去年,四川眉山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案成功告破,共打掉盜掘文物犯罪團伙10個,破獲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案件32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0名,追回各類文物千余件,包括8件國家一級文物、38件二級文物、54件三級文物,涉案文物交易金額3億余元。在追回的文物當中,“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尤為引人注目。這枚國家一級文物,曾以800萬元賣出。

  盜挖者們完全沒有尋寶盜墓電影中主角那般博學多才和身手不凡,這些夜里出沒江水盜掘江口文物的數十名犯罪嫌疑人,許多都是岷江彭山段沿岸的普通村民。

  抓捕現場

  一開始,這些盜掘者只是使用鐵鍬、鋤頭等農具,在岷江河灘上掏挖、撿拾些小銅錢、小銀餅等。之后,他們的裝備逐漸升級,并從各種渠道學習水下考古知識,購買潛水服、氧氣瓶、鉛塊、金屬探測儀和成分分析儀等專業水下考古工具,甚至專門到成都、遂寧等地的潛水基地學習潛水技術。個別盜挖團伙還拉攏了曾從事過潛水職業的人員一起參與盜挖。

  正是因為盜掘者的大肆盜挖,為了保護文物,有關部門開啟了考古挖掘工作。

  嫌疑人用過的金屬探測儀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