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認定中國在科技領域就只會追趕西方的人,應該到上海的地鐵里看一看,再來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幾乎每一位乘客,無論老少,也無論衣著光鮮還是破舊,差不多雙眼都在盯著智能手機的屏幕看。而且,引人注目的不只是智能手機的普及,還有它們的用途之廣。
在飛快奔馳的地下車廂里,乘客們可以訂購商品、給朋友發信息、轉賬、預訂度假行程和辦理保險——只需一款中國本土的多功能超級aap就可以搞定所有這些事情。而在地面上,就連街頭乞丐也能在支付寶(Alipay)上接受施舍了。
正如中國經濟中的許多其他領域,中國數字經濟的規模之大與變化之快也令人炫目。據官方統計,2016年中國網民數量約達7.31億,其中手機網民占比約為95%。中國因此發展出了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移動生態系統。
中國的數字支付市場呈爆發式增長,目前規模約有美國的50倍。回想起來,阿里巴巴(Alibaba)旗下一個分支業務就是利用了這種線上支付規模,將余額寶(Yu’e Bao)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之一。
“金錢的未來正在中國塑造,”在北京工作的科技行業顧問鄧肯?克拉克(Duncan Clark)說,“如今你離開中國會有一種回到過去的感覺。”
中國領導層已把發展科技產業作為一個戰略重點,在近期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又宣布了大力投資研發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的計劃。
但是中國的消費科技公司并不需要政府的太多激勵,以市值合計超過5000億美元的騰訊(Tencent)和阿里巴巴為首,這些科技公司正在銳意創新、自主投資。
作為一家業務覆蓋從游戲到通訊等諸多領域的巨頭,騰訊利用其人氣app——微信(WeChat)作為平臺,推出了數字支付等其它服務。同樣,旗下核心的電商平臺為全球數百萬家企業服務的阿里巴巴也實施多元化,把觸角伸向其它在線的市場和金融服務領域。由于中國一年出境游客達1.2億人次,支付寶迅速地發展成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數字支付服務之一。
中國數字科技公司能夠快速成長的原因之一,是中國國內缺少傳統的基礎設施,特別是在零售和金融領域,這使得消費者更愿意擁抱app經濟。
網上零售商京東(JD.com)創始人劉強東表示,與家樂福(Carrefour)或沃爾瑪(Walmart)等全球零售巨頭相比,中國傳統的連鎖零售企業很弱小。“因為線下零售商的規模都很小,我們開拓市場份額的速度甚至比亞馬遜(Amazon)在美國更快。”
由于本土投資者和海外風險投資人都希望從這個市場中分一杯羹,資金源源不斷地被投向那些新成立不久的中國科技公司。一位上海企業家說,如今誰都能從“朋友、家人或傻瓜”那里弄到錢。雖然這些資金中有很大一部分會被浪費掉,但也有一部分會產生效益,從而加速推動新一代移動企業的興起。
不過對快速成長的中國科技公司而言,終極大獎是對海量數據流進行更為充分的挖掘利用,從而創造出新的商業機遇。“數據不僅能夠幫助你優化業務,而且還能夠成為你的業務,”一位業內高管說。
從這方面講,龐大的本土市場和數據監管幾乎完全缺失的局面將有利于中國科技公司繁榮發展。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服務業務已經推出了芝麻信用(Zhima),它根據用戶的數字活動、交易記錄和社交媒體網絡等信息對用戶進行在線信用評分。這也讓阿里巴巴能夠擴展相關的服務,如在線貸款等。未來預計還會有更多服務問世。
然而,這種私人信息在現代中國被視作權力,而權力仍只屬于共產黨。利用商業數字數據,中國已經建立起一套全國性的“社會信用”體系,用于懲罰欠債不還的人。人權團體擔心當局可能使用信用分數作為實施社會控制的手段。
觀察中共官員與新近壯大起來的數字app企業之間會跳出怎樣微妙的舞步將是一件有趣的事。
英國《金融時報》 約翰.桑希爾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