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台灣經濟部統計處昨日公布3月份外銷訂單,金額為411.2億美元,創下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2.3%,連續8個月交出正增長,第一季外銷訂單金額年增率也達12.6%,同步寫下歷史同期新高,超乎外界預期。統計處表示,雖然下半年才是接單旺季,但受惠比較基期低,4月表現可望再寫出雙位數正增長。
陸港訂單雙雙創歷史新高
「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有增長!」統計處官員林麗貞表示,不論是一向表現好的資通信、電子產品,還是去年表現較不亮眼的面板、基本金屬、塑橡膠、化學品等,3月外銷訂單都開紅,訂單金額比去年同期增長。雖然還有一點基期因素,但訂單金額是「超乎預期地好」,景氣已經恢復得不錯,給人感覺是「春暖花開」。
以主要接單貨品來看,精密儀器年增39.3%表現最好,主要是因為液晶電視備貨挹注,大尺寸電視面板需求持穩,三分之二訂單來自大陸及香港。電子、資訊通信產品則因為晶圓代工、DRAM、封測、晶片需求,以及筆電、伺服器等組裝訂單增加,接單金額創下歷年同月新高;機械訂單則是因為自動化機械設備需求擴增,訂單金額飆出歷史新高。
林麗貞指出,相較於第四季,電子產品今年上半年都算是客戶的庫存調整期,受惠去年基數較低,下個月有望持續雙位數的增長。
若觀察接單地區,則以大陸及香港,接單金額達107.5億美元,年增率達19.9%,寫下歷史新高,主要還是受惠精密儀器中的面板,年增55%以上的金額帶動所致。美國接單金額則為111.9億美元,年增率達15.4%,仍是外銷訂單主要來源;日本接單金額則達22.4億美元,年增率達16.4%。
比較特別的是東盟六國,3月訂單金額衰退9.2%,已是今年第二次衰退。不過,林麗貞解釋,這是因為業界接單改由海外子公司承接,海外子公司的接單量不會列入調查之內,「實際上不用擔心」。從出口統計來看,台灣出口到東盟的金額仍是增長的。
淡季不淡Q2料續增
不過,今年以來新台幣匯率升值4.42%,台積電第一季匯損高達新台幣60億元。林麗貞指出,初步電訪部分廠商,有些業者用美元計價,不影響接單,但是財報獲利會縮減;部分機械業者則因為利潤減少,可能考慮少接單;有些鋼鐵業者則因為原料依美元計價,進口較為有利;不過僅是部分調查,并非總體統計。
統計處評估,國際經濟預測機構普遍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優於去年,加上基期較低,7大類貨品都有望達到雙位數正增長。4月外銷訂單金額接單仍可望寫下雙位數增長,第二季年增率有望達到1成。
台海譚 | 經濟回溫挽救小英?
距離蔡英文執政周年僅剩不足一月,該如何評價小英上台以來的施政?面對這個考題,絕大部分台灣民眾恐怕都會不假思索的舉牌——不合格。近期,台灣泪氣罩頂,一例一休爭議未止,年金改革闖關又引發抗爭,民眾對綠委窮追猛打,凸顯民怨已接近爆煲,就是對蔡政府評價最好的注腳。
外需給力蓋不住內需萎靡
不過,蔡英文早已宣示達成192項政績,試圖洗脫「無能污名」。如今,她有了另一項更重要的支撐——經濟回溫。進入2017年以來,台灣各項經濟數據表現尚佳,尤其是關鍵指標——出口、外銷訂單、經濟增長率、景氣指數,全線飄紅,出口與外銷訂單更保持雙位數增長。一眾機構也看好台灣今年經濟表現,主計總處預估增長1.92%,元大寶華和中經院更看好破2,海外機構渣打與穆迪同樣樂觀。
無疑,經濟亮眼表現勢必成為蔡英文回擊外界抨擊的利器。選民批評操弄意識形態,當局會說提振經濟有果;選民批評制造對立,當局還會說提振經濟有果;選民批評撕裂社會,當局依舊會以提振經濟有果反駁。似乎陷入這樣一個困局:只要經濟變好,其他方面再有爭議都不是事。尤其是2018年地方選舉日益臨近,這給了民進黨執政固票、拉票最好的證明。
事實真是如此嗎?非也!台灣經濟回溫并非得益於當局施政得力,而是因為去年基期偏低,加上世界經濟走勢向好而逐漸走出谷底,尤其是台灣第一貿易夥伴—— 大陸經濟表現遠超預期,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自然受惠。按如此態勢,台灣經濟存在持續向好的可能,這是外向型經濟的顯著特點,不過,這也凸顯台灣經濟的最大弱點,自主能力太差,一切看市場臉色,看主要貿易夥伴的臉色。相較之下,台灣內需持續不振,尤其是民間投資依舊無明顯復蘇,當局日前端出的基建大餅,是否能拉動投資還有待觀察。言下之意,台灣經濟缺乏長期向好的基礎,還是靠科技產業、代工產業等支撐貿易帶動經濟,一旦外需萎縮,數據立馬由紅變黑。
低薪過勞是最大隱憂
另外,經濟的好壞不能僅僅看數據本身,最終還得看民眾生活品質是否提升,整體經濟是否呈現向上。顯然,台灣經濟的回溫并未給民眾帶來實質利益,最明顯的就是薪資依舊停滯甚至倒退,相反物價持續上漲,尤其房價漲幅更大,整體房價收入創下歷史新高。低薪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直接影響消費與內需,在景氣樂觀指數攀高的同時,民間消費卻往下掉,這是非常矛盾的。同時,低薪環境已經引發人才外流危機,2015年海外工作人數比2005年增加一倍,成為經濟一大隱憂。
更重要的是,台灣經濟一系列的爆彈仍未引爆。如一例一休,由於目前台灣通貨膨脹率相對低,一例一休造成的物價上漲,對供給面產生的影響還未顯現,更不用說傳遞到經濟增長率。不過,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一例一休的負面效果早已令企業苦不堪言,整體效應擴散是早晚的事。與之同時,夏日供電危機也頻亮紅燈,連日來數次觸及歷史高點。如果電力危機提早發展,勢必冲擊民間消費及投資,進而拉低2017年台灣經濟增長率表現。
因此,經濟短暫回溫是蔡英文利好,卻可能是台灣人民的利空。如果蔡英文政府乘著經濟的「東風」順利的拿下2018年選舉,甚至成功連任,意味著目前一鍋粥的局面還要持續7年,這是多麼慘痛的代價。
鍾智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