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徐利
近日,校園貸再次引發關注,不同的是,這一次卻與“裸條借貸”、“高利放貸”及“暴力催收”等負面無關。
就在一些互聯網金融平台接連退出這個市場的時候,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兩大國有銀行卻相繼宣布推出“校園貸”產品,這意味著備受爭議的領域終於迎來了“正規軍”。
中行建行宣告入場
5月17日,建行廣東省分行對外宣布,國內商業銀行首款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專屬定制的互聯網信用貸款產品已經推出,該款校園貸產品可以給予在校學生1000元到50000元的授信額度。如果在校大學生通過“金蜜蜂校園快貸”系統借款不還,將有可能被央行征信系統所記錄。
據建行方面透露,當前現行的利率按照5.6%執行,相當於日息萬分之一點五。如此低的利息是否就能夠覆蓋掉潛在的風險?銀行方面表示,每位學生借款前,都會經過一定的財商評估和對應課程測試,合格的學生客戶才能獲得准入。
同日,中國銀行對外發布消息稱,推出“中銀E貸校園貸”,目標是為高校學生打造小額信用循環貸款。
在產品政策上,“中銀E貸·校園貸”推出中長期貸款政策,業務初期最長可達12個月,未來延長至3-6年,覆蓋畢業後入職階段;同時,中國銀行還將提供寬限期服務,寬限期內只還息不還本。據悉,貸款金額最高可達8000元。對於校園貸自身頻現的“高手續費”問題,中國銀行承諾道,貸款利率體現普惠意義,不含任何手續費。
在業務模式上,中國銀行采用高校深度合作模式,由高校和銀行共同審核學生借貸需求,有助於校方及時掌握和引導學生借貸行為,避免了P2P平台、分期平台等機構繞開學校直接影響學生的弊端。
樂信相關人士表示,中行、建行等更多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進入校園金融領域,表明監管部門支持銀行進校園,也體現了監管層對校園消費金融市場用戶需求、社會價值的認可。更多的正規金融機構進入校園後,大家一起對用戶進行市場教育、信用安全教育,才能把不良網貸、非法高利貸徹底趕出校園。
傳統金融機構早有布局
除了上述兩大行外,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早前也都曾提供過針對高校大學生的信貸產品以及相關金融服務。
招商銀行方面日前表態,招行信用卡響應監管部門的呼籲,並已做好重返校園的准備。針對“校園貸”的審核、風控、管理三大缺失,招行信用卡表示有一套嚴格的系統。
其實早在2015年,招商銀行就推出了針對高校學生的Young信用卡(校園版),該卡0信用額度,先存款後消費。當時該卡受部分大學生及家長們的歡迎,但缺點是是沒有信用額度,所以暫時難以滿足大學生透支消費需求。
類似的,浦發銀行曾推出“高校學生青春卡”,農行也推出銀聯貸記卡產品——優卡,工商銀行也曾針對學生群體推出集借貸、消費於一體的線上金融服務,相當於“准信用卡”。
樂信認為,中行、建行等銀行進入校園金融領域,借助的是資金優勢、品牌優勢。輔之以高壓態勢把不合規的放貸主體清除出校園市場,讓銀行與市場化的優質消費金融主體共同服務,只是終結校園貸亂象的第一步。因此,樂信呼籲行業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機制,打通各個放貸主體之間的信息孤島,從源頭上避免 “多頭借貸”引發的行業風險。
監管層密集發文強勢整頓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2月底,全國共有74家互聯網金融平台開展校園貸業務,主要為消費分期平台和P2P網貸平台。比2015年的頂峰時期少了47家,其中僅2016年就有45家平台主動退出市場。
通過校園貸發展軌跡分析,2013年校園貸首次進入校園,處於初步探索發展階段;2014-2015年校園貸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特別是2015年開展校園貸業務的互金平台急速增長並達到頂峰,做校園貸業務的平台達到了108家。
截至2017年2月底,同時提供消費分期服務和現金貸服務的平台最多,有27家,占開展校園貸業務平台總數的37%;其次是僅提供現金貸服務的平台,有26家,占總數的35%;有21家開展校園貸業務的平台僅提供消費分期服務,占總數的28%。
校園貸吸引力不斷,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從最初的“惡意注冊”、“高額罰息”到後面的“暴力催收”、“裸條借貸”,極端事件頻發,校園貸自然而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最終的結果便是引來監管層面出手整治,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相關政策不斷,使得校園貸平台的日子開始難過起來。
2016年4月,銀監會和教育部出台《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開始出手整頓校園貸市場。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亦明確提出用“停、 移、整、教、引”五字方針,整改校園貸問題。隨後各地監管層及自律組織也陸續出台當地規范校園貸的政策和相關文件,重慶地區實行負面清單制度,明確給出“八個不得”的紅線。
如今,校園貸監管落地已滿一年。
近日,銀監會下發《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重點防控十大類風險,其中明確提出要“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工作”,同時“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劍指“高利放貸”及“暴力催收”問題。
隨著監管靴子逐漸落地,在整個行業洗牌之後,校園金融平台正走向陽光化和合規化。現在,又迎來了銀行這批“正規軍”,未來,校園金融服務將變得更加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