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近中国抓了不少间谍,你还需要知道更多
自从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发布了一个悬赏50万动员“朝阳群众”抓间谍后,《纽约时报》也来应景了。
周末,《纽约时报》的报道披露,最近中国反间谍机关密集清除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埋在我国的大量间谍,而美国到现在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今天,中国政府又正式公布了六名日本籍人士因为涉嫌间谍活动被“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的消息。
间谍,永远是现实生活中最神秘的一群人物。因为神秘,所以围绕这个群体的话题永远充满了神奇。《纽约时报》的报道也是。
想象的细节
可能是作者谍战小说看多了,《纽约时报》里面“披露”的一些细节,实在有点扯了。
报道中说,中国的保安机关“杀死或者清除”了许多中情局的“线人”,其中还有一个是在某机关大院里被就地枪毙的。要知道,保安机关也是正常的国家机关的一部分,虽然因为工作需要有一些特殊的权力,但还是需要遵守法定程序的。按照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真的能剥夺人生命的只有最高人民法院。随便开枪击毙嫌疑人?这都是007的谍战电影看多了。
我们从常识来看,这种电影镜头似的处理方式也不合理。千辛万苦抓到了间谍难道不得先问问明白,“谁派来的?带头大哥是谁?”顺藤摸瓜一锅端不懂么?当场枪毙,这是来灭口的同伙才会干吧?
严峻的形势
那么中国目前反间谍的形势如何呢?前段时间,流传一个所谓法新社的数据,在华的间谍数都详细到了个位数,居然还有很多朋友转发朋友圈。这真只是一个无稽之谈。
报道的细节不可信,具体的间谍数又是高度国家机密,不过我们从国安系统高价悬赏间谍线索来看,围绕中国的情报战一直在隐蔽战场激烈交锋。
人性的弱点永远是情报机关发展“线人”的要害。最新网上关于《纽约时报》这个报道的段子就说了,“为啥我国保安机关突发神威?恐怕是因为我们轰轰烈烈反贪的行动,无意中把那些间谍收拾了……”笑话归笑话,但是道理还是颇有几分的。
那么,什么人会成为间谍呢?
首先,有可能被发展成间谍的,是有料的人。而且这些“料”对方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比如一个掌握了火箭技术的工程师显然比路边卖雪糕的大爷更让他国间谍部门感兴趣。当然了,常年在火箭部队门口卖雪糕的除外。
其次,有的人可能出于个人政治观点仇视现行社会制度,觉得他国“空气都是甜的”,于是,便想通过间谍活动妄想颠覆现政权。
中国的社会出现分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利益多元化带来了“意识形态多元化”。一些意识形态上与国家相左的,容易对现行社会制度产生不满,从而被他国情报部门策反利用。
这些手法可以是非常文明学术的,比如邀请研究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的学者去观摩一下他们如何民主的选举,参加其举办的各种研讨会,邀请他们去某些研究机构同时给予各种优厚的礼遇,前呼后拥万人之前作为嘉宾发言等等。一个原本普普通通的学者或者其他人士,突然间在这里找到了成就感,如果再加上他原本在现有制度下有若干不满,会发生什么呢?从思想上对人进行渗透和影响从来都是让这个人按照自己意图行事的最有效方式。
最后,人性的弱点也是相关国家情报机关的好机会。他国间谍部门往往投其所好,比如,有的人贪财好色,就给他使美人计;有的人贪财,那就贿赂他……
不过在这里,岛叔必须提醒一下,忘了007中的邦德女郎吧,如果想通过当间谍过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日子,岛叔还是劝你养足精神做生意赚钱去,那个法子更有指望。
怎么发现间谍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间谍不好当。况且,反间谍机关因为有国家实力做后盾,可以调集形形色色的资源进行侦查活动,破获间谍是一种必然。
某些潜伏在我们内部的间谍,他的行为注定会有异常,什么花销变化,行止间围着某些机密转悠等。
比如这次被“有关部门”抓获的六位日本间谍,他们会跑去一些不该去的地方,做点不该做的事情,诸如拿着昂贵的长枪短炮对着某些东西猛拍了,或者举着一个奇怪的玩意边走边在一张地图上写写画画(非法测绘!想把“战斧”打进窗户,就靠他们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同样因为人性,一个人舍命换来的银子都堆在家里会看着爽吗?他肯定是要各种挥霍,这是人性。但在挥霍中,也容易暴露。间谍机关很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们的原则就是“钱,一定要给,但是绝对不能多的让他一把爽了,以后洗手不干做生意去了,更不能让他爽的引人注目了。”
比如,美国中情局维也纳站的站长曾回忆:一个给他当间谍的苏联外交官突然跑来要一大笔钱,他想来想去此人太重要,所以还是给了。几天后,他惊恐的发现此人开着一条崭新的快艇在维也纳城外的河上“飙船”呢。他连忙警告此人这么干会让他立马暴露。当然结局还不错,此人很听劝就爽了一下,快艇已经卖了。
后记
玩笑归玩笑,其实间谍活动和反间谍活动都算是国家之间互动的常项,本质上是没啥稀奇的。国家和国家之间都是根据自身实力与所处的环境来确定自己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目标,采取何种策略去实现目标,这是一种较量。既然是较量,总归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不算难事,“知彼”可就要花大心思了。
多数情报机关可以依靠各种公开的信息来源去感知对象国家的意图和未来行动的趋势,或者依靠截收和破译对方加密的无线电通讯等等,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而且可靠性始终成问题,道理很简单,你怎么知道这些消息是不是对方故意制造来误导你的?想当年苏联公开印的地图都故意印错,真正没错误的地图都是高度机密,最后逼着纳粹空军不得不用沙皇时代的圣彼得堡旅游图去空袭,飞错了几百公里的大有人在。
所以各国的情报机关除了用各种手段搜集来的信息互相印证之外,更乐于去弄清“对方脑子里真的想法”。所谓“间谍”就是要在对方内部找到“自己人”,让他真的弄清楚这件事。早在老祖宗那里就说明白了,《孙子兵法》的最后一篇就是“用间”。
既然有人想“知”,那么不让对方“知”就同样重要了,打牌都既要核计对方手里有啥牌同时又不能让人看底牌呢,更何况国家间动辄可能“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较量呢?甲午战争清军增援朝鲜的运兵船队信息被宗方小太郎准确地汇报给了日本,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在历史书上写得明白。间谍的危害就在这里,反间谍的重要性也在这里。
再反过头来看《纽约时报》绘声绘色的细节报道,按照他们的想象,中国保安机关可以随便就枪毙一个人,如此无法无天的行为显然是在野蛮的军阀混战国家中才会有的邪恶行为。炒作这些无稽的细节,也在于把中国的保安机关描述得足够无法无天肆意滥权,唤起大家对于“随意镇压”的恐惧,其实就是从另一个侧面给美国的间谍活动涂脂抹粉找点“正当性”而已。
这恐怕也是一种“别有用心”了。
文/千里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