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 過去幾年中,穿戴設備風靡全球,許多人利用智能手表和運動手環來監測身體健康狀況,其中這些設備測量熱量消耗(也就是卡路裏消耗)的功能獲得了消費者青睞,也成為產品重大賣點。
不過,日前專業學者進行的調查表明,穿戴設備在測量人體運動心率方面的准確率尚可,但是在測量卡路裏消耗方面,差錯太離譜,完全不可靠。
據英國BBC網站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了這次調查,調查報告指出,穿戴設備測量熱量消耗誤差太大,因此消費者不能依靠這些設備來決定自己的飲食等習慣。
據報道,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一共購買了七種市面上熱銷的智能手表和運動手環,其中包括蘋果手表、Fitbit公司的Surge、微軟手環(據報道這一項目已經被放棄)、PulseOn、Basis Peak、MIP Alpha2、以及三星電子的Gear S2。
研究小組邀請了60名志願人員,佩戴這些設備進行了各種運動,包括跑步、快走、騎車等,測量其真實的熱量消耗,並和穿戴設備顯示的卡路裏消耗進行對比。
目前的穿戴設備,基本上標配了測量心率的功能,研究小組發現,一共七種穿戴設備中,六種產品在心率監測方面基本合格,誤差率小於5%,不過三星電子的Gear S2手環,心率誤差率高達6.8%,表現最差。
上述七種設備中,共有五種具備了卡路裏消耗監控功能。但是研究人員發現,它們的數據誤差太大,沒有一個設備的誤差率低於20%。其中的PulseOn設備,誤差更是驚人。
斯坦福大學的一名專家表示,消費者應該意識到,市面上的穿戴設備在熱量消耗監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依靠這些設備的數據安排生活,將出現問題,比如一個人去健身房,依靠運動手環,以為自己消耗了400卡路裏的熱量,然後根據這些安排自己的飲食,則將會影響運動減肥。
這位專家表示,在過去五六年時間裏,電子設備在測量心率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技術突破,但是在測量能量消耗方面,並未取得技術突破,仍然是原地踏步。
相較而言,測量心率比較簡單,但是能量消耗因人而異,另外不同公司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比較複雜。舉例來說,比如同樣是步行一萬步,根據不同消費者的身高或者體重,熱量消耗可能在400大卡到800大卡之間。
業內專家指出,熱量消耗取決於多個因素,比如用戶的身高體重、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心率、身體脂肪比率等。不同公司會采取不同的算法來計算熱量消耗,但是這些算法並未對外公開,因此目前測量到的巨大誤差,源自何處並不得而知。
需要指出的是,運動手環和智能手表的熱潮已經過去,許多用戶在購買之後出於新鮮感佩戴了一段時間,但是發現功能單一,逐步放棄了佩戴。另外專業機構的對比調查也顯示,運動手環並不能幫助人們更有效減肥,研究結果顯示不佩戴設備的樣本群體,減肥效果甚至更好。
目前行業內普遍認為,穿戴設備出現了行業泡沫,運動手環和智能手表的銷量出現了下滑,比如微軟已經取消了手環項目,全球最大的手環廠商Fitbit目前經營陷入了困境,在智能手表領域,Pebble已經關門倒閉,摩托羅拉移動公司已經停止推出新的智能手表。
有媒體甚至指出,整體的穿戴設備市場已經基本“死亡”,但是Fitbit、蘋果等少數幾家廠商能夠依靠自己的品牌存活下去。其中蘋果手表從第二代開始強調運動健康功能,不再是功能繁雜的“腕部智能手機”。有消息稱,在第三代蘋果手表中,蘋果甚至可能推出測量血糖水平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