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周駿報道:自2014年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列入第4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通過不同形式活動推廣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在今年的天後誕慶典後的5月11日舉辦一場「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當日,除了學者、專業人士講述天後誕、搭棚技術、粵劇神功戲外,更有鄉事人員教授客家麒麟常識及舞麒麟示範,同時邀請聽眾上台體驗舞麒麟,有數位中學生在師傅教授下扮麒麟、學麒麟舞步後表示,手舉麒麟並非辛苦,學步則是舉步為艱。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列非遺
當日首場的天後誕、搭棚技術等講座吸引一批中學生聽眾和市民,之後,坑口鄉委會執委、上洋村村代表劉敏財以現場視像講述舞麒麟常識,他表示,對比龍獅,麒麟既能登廟堂,亦能舞入尋常百姓家。麒麟帶有多個祝福和寓意,例如婚宴舞麒麟,寄寓「麒麟送子」,他續指,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於2013年成立,旨在推廣有著300年歷史的客家舞麒麟文化,2014年更被列入第4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多名學生上台試舞麒麟
當日來自下洋村泗興堂、井欄樹的麒麟隊在台上表演主、客方麒麟互拜之禮,之後,活動日互動環節,井溪河南堂舞麒麟師傅邀請聽眾上台零距離接觸麒麟,來自圓玄三中數位學生上台後,大膽地扮演舞麒麟,師傅則在一旁手執手地教持麒麟、邁麒麟步伐,學生扮得似模似樣,姓薩的女生事後表示,以前只是遠遠地看活蹦跳躍的麒麟,今次可以親身觸摸到麒麟,還跟師傅操練麒麟舞,舉著麒麟不感覺太重,但學步伐很吃力且艱難,感受到常講的「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道理,而一位女村民扮演舞廣麒麟就顯得輕鬆多,她自我介紹是客家人,從小就接觸舞麒麟。是次活動主辦方該協會主席劉錦棠、康文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鄒興華(文化館館長)、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廖迪生教授等均有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