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享房屋」冰火兩重天
政策「颶風」 暴擊互聯網長租公寓 房市冰凍 互聯網住宅出租迎來春天
■IT時報記者 章蔚瑋 孫妍
隨著國家對購房市場的調控政策不斷升級,房屋交易市場進入了冰凍期,「變買為租」成了時下的熱點。而互聯網模式下的在線租房,在一二線城市內悄然遍地開花,作為共享經濟大浪潮下的另一種O2O模式,「共享房屋」既要面臨政策、管理模式等不完善帶來的風險,但同樣也對傳統房屋租賃市場帶來了新鮮的「變革力」。
拎包入住的互聯網合租新模式迎來春天
新政高壓下,難掩互聯網租房的旺盛需求。在一家互聯網租房平臺——自如租房平臺上,市中心位置的一處新式小區,一間嶄新裝修的11平方米,租金每月3100元,剛上線不到一周就被「秒租」。
自如租房是一種純線上的自營式租賃平臺,作為鏈家旗下的子品牌,他們將各種互聯網手段都運用在租房這件事上,目標就是收穫年輕的租房者。自如房源來自市中心,或者地鐵沿線。但不同的是,自如以平臺模式將房屋承租過來後,進行統一裝修和改造,並提供床位、書桌、衣櫥、寬帶等標準配置。鑰匙無需更換,可直接在App上設置密碼鎖;保潔工阿姨的保潔服務,可以通過門上的二維碼掃一掃直接發出申請。
同時,傳統的一次付清租房「中介費」在這裡轉變成了按月支付的「服務費」。這樣的互聯網租房模式,在不少年輕人中流行開來。
小玲來自杭州,剛畢業就來到上海工作。找房子對她來說是件頭痛的事,因為之前在網上看房源,大部分市中心的老式小區價格不便宜,但環境卻很糟糕,看了網上的照片,她有些犯難。經過同學介紹,她嘗試在自如上找房源,她發現這裡的房源與其他網上的很不一樣。
風格「清新」:嫩黃色的牆壁、原木色的床、飄窗,衣櫥和寫字臺都是全新的。租金相對于周圍的老房子也沒有更貴,她立即聯繫了自如管家,預約看房。
這一處房源位於11號線上海西站的一處中檔小區6樓,裝修後首次出租,整套房間共有三室加上一個餐廳,中間的房間最大,帶有一個落地大陽臺,但租金也最貴,加上10%的服務費後,每個月的租金達到3000元。兩側的臥室,租金在2400-2500元之間。小玲發現,這本來是一處100平方米的兩室一廳毛坯房,經過自如的改裝後,就變成了三室一廳。中間最大的房間就是由「客廳」改建而來。
那天恰逢週末,就在小玲看房的這個時間段內,中間陸續來了三撥人,都是和她差不多同齡的年輕人。其中有兩個女孩和一個男孩想要「合租」兩個房間,但三個人湊在一起計算租房費用後發現,房租並沒有「掛牌價」那麼便宜。
據瞭解,自如租房提供兩種租金支付方式,一種是傳統的一次性付三個月租金和一個月押金的模式,但除需要預先支付4個月的費用外,租客還需要額外支付10%的服務費,同時必須一次性支付,按照2400元/月計算,眼下,他們需要先支付12480元。另一種模式則是打白條。模式和京東白條十分相似,前期只需支付首月租金和押金,剩餘費用由白條透支付清。接下來,租客只需要按月「還」給白條,模式類似於信用卡還款。
對於小玲這樣的年輕人,打白條的模式,前期的支付壓力更低,但後續的每個月則要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按照2400元的月租金計算,每月支付的利息在100元左右。
小玲又去看了同一個小區另外兩處自如租房的房源——三居室和四居室,兩處房源都只剩下了一個房間。據說,目前正在租住的一個是准備考研的研究生,一個是IT工程師。因為不是首次出租,這兩處房間的價格更低一些。
相比較之前看的老式公房,小玲當即就決定租下每月2500元的一間側臥。儘管,她可能二十天后才會正式入住。接下來的合同簽約、租金支付,全部在手機上進行。
「身份驗證通過人臉識別+身份證號碼比對完成。鑰匙是在App裡完成密碼鎖的設定後,直接在房間門上打開。」最後小玲選擇了白條,當天一次支付了5100元,相比較傳統的付三押一,成本低,壓力最小。整套手續用了半個多小時。支付完成後,小玲隨即進入了自如501室的微信聊天群,裡面已經有6-7個自如管家,電錶出問題、房間有漏水都可以找管家處理。兩天后,這個群裡來了三個新朋友,他們是小玲的合租者。
嶄新的房間,同齡的合租者,便捷的交通這些都讓小玲很滿意。不過,小玲最近告訴《IT時報》記者,關於自如租房她現在有兩點擔心:一是新裝修的房源會不會甲醛超標。因為不少房源都是剛裝修完就出租了,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走進房間,還能聞到淡淡的油漆味和新家具的味道。不知道如何把控環境安全?此外,如果提前退租,押金全額扣除,即便轉租也只能拿回一半的押金。這一點對剛畢業的她來說,壓力有點高。
房源是類似自如平臺的短板,但最近,房屋交易市場冰凍,自如的房源比以前穩定許多,租金也有了一定的議價空間。在業內人士看來,自如的盈利模式除了出租房子本身,更多的還是服務,相對而言,租房本身的盈利空間並不大。
互聯網小資公寓面臨「清退」窘境
5月20日深夜,朱彭(化名)剛關了餐廳大門準備回家休息,突然接到餐廳員工打來電話,電話那頭焦急地說:「摩居這邊又不讓我們住了,讓我們必須在一個月內搬走,我們這20多號人怎麼辦啊?」
「摩居國際青年公寓」是定位於85後和90後的互聯網租房平臺,房間整潔、入住簡單、位置便捷是摩居的優勢。作為年輕的餐廳經營者,朱彭偏愛互聯網模式的簡單、快捷,所以在選擇員工宿舍時,挑的都是互聯網租房平臺。
一開始,朱彭經朋友介紹,他將員工安排到「魔方公寓」,這也是一家互聯網租房平臺,一個房間的租金是4500元,一個房間居住5名員工。本以為互聯網模式服務很靠譜,但讓朱彭意外的是,兩個月前,因為一紙通知,魔方公寓普陀區新村路店強行「關閉」了他們出租房屋,此時距離朱彭員工入住魔方公寓不到半年時間。
從接到通知到最後搬離時限,朱彭的員工們只有三天時間。因為是緊急清退,大多數租客都還沒有找到房子,所以魔方公寓出了兩套方案:已經找到房子的,賠償一個月的房租並退還押金;還沒找到房子的,可以在魔方公寓安排的酒店裡過渡幾天,之後再選擇搬到魔方公寓其他區的公寓裡或搬離。
朱彭選擇了前者,接著將員工安排在另一家互聯網租房平臺——摩居。沒想到,接下來入住的摩居公寓也遇到了一樣的窘境。5月20日,員工收工回到租住的摩居公寓時,發現房門上被貼了一張《限期清退告知書》:「結合上海市『五違四必』工作要求,根據該場所的上述違法行為和存在的重大隱患,現要求你場所經營者及全體承租人必須於2017年6月20日24:00前搬離該場所,逾期搬離的,相關執法部門將依法查封該場所,並依法清退。」
「我認為魔方公寓的清退辦法還是比較人性化的,但摩居就有點不近人情了。」現在朱彭對摩居的處理方式十分不滿,根據摩居的要求,如果租客沒能及時找到新的房源,那麼需要繼續繳納租金才能繼續在這裡住到6月20日,而且只有交了房租才會在6月15日左右退還押金,如果不交租金,就會將房卡停掉。
「作為租客,我們認為政府告知書已經寫明瞭是摩居自身在經營執照、消防安全等方面不合格才被關停,應該由摩居來承擔我們的損失。」對於接二連三被驅逐的經歷,朱彭感覺後怕,「本來覺得互聯網租房環境比較舒適,才願意花多一點的成本給員工住,但這兩次遭遇之後,再也不敢找這種『長租公寓』了。」
今年春節以來,上海刮起了史上最強租賃治理風暴。截至今年4月1日,僅普陀區內就關停了違規居所54家。根據區內發放的《限期清退告知書》,違規主要集中於三種情況:一是沒有取得經營許可證或其他批准文件;二是沒有根據產權證書載明的用途使用物業,擅自改變物業使用性質;三是沒有依法向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報相關手續。
李陽(化名)從事商業地產中介多年,對類似魔方公寓的互聯網長租公寓運作熟悉,他說,今年春節以後,V領地、灣流、摩居這一批被整治的互聯網模式的「長租公寓」,最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租用的都是商業或工業產權的住宅,「之前,他們大多是改建裝修好了之後再報批,即便不報批沒有取得相關許可直接出租的也並不少見。」但在高壓政策下,「長租公寓」的一批房屋出租者面臨嚴重經濟損失,以每個房間4000元/月租來計算,如果手裡有100套左右的公寓,那麼虧損額已經達到幾十萬元。
一位從事不良資產處置的服務商接受《IT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6年上海「滬九條」新政實行後,限購條件提高,以至整個樓市以「小面積、低總價、不限購、不限貸」的商住項目為出口,商住兩用樓的價格越炒越高。2017年1月7日,上海市住建委開始對上海商業辦公項目進行集中清理核查,在此期間暫停此類項目網上簽約。接下來,酒店式公寓、商住兩用項目將進入冰凍期,希望借此發展的互聯網租房將陷入泥潭。
記者手記
多方試水互聯網租房 「共享」能實現嗎?
上述兩種互聯網租房模式算不算共享經濟?是又不是。魔方公寓少了共享發展的基礎——跳脫在政策風險之外,這註定一路走來會有各種艱辛。自如租房平臺,通過「拿房-裝修-再出租」的模式,把更多閒置房源利用起來,讓更多需求與資源對稱,算是走在了共享租房的路上,但也有自身短板,前期的裝修,後期的管理運營,加上不可控的房源,都讓他們的模式很重,如何「減負」前行,或許是值得他們思考的下一個議題。
是不是還會有更好的模式出現?從共享經濟的本質來看,是為了解放更多閒置的資源,通過互聯網讓信息對稱,讓資源流動。這讓「共享房屋」的想像空間很大。另一家蘑菇租房走的是第三條路。曾經,蘑菇租房也做過類似自如的平臺——蘑菇公寓,但房源較少、利潤較低,讓他很難進行大規模擴張。2015年,蘑菇租房決定不再擴張,轉型為技術服務商,將自己怎麼做公寓的一套解決方案做成SaaS系統,實現在線簽約以後,房源可以自動上架下架,規避了很多假房源。同時,房租賬單也可以在線支付,公寓管理方就可以減少對賬、合同保管員等人力投入,效率甚至可以提高40%-50%。轉型之後,蘑菇租房與支付寶達成合作,支付寶把平臺上的「租房」入口交給蘑菇租房打理,並推出了芝麻分650以上可以免押金租房,這讓它的流量大大增加。從目前的信息看,蘑菇租房的模式,不觸及政策,不接觸資產更重的房源,只是通過技術讓供需方的交易更規範,規避租房市場氾濫的假房源,也解決了昂貴的租房中介費用。
事實上,房屋出租觸網並不算晚,甚至算得上是最早一批將服務內容——房屋上網的傳統領域,但始終沒能很好地解決房源信息真實性、租房服務的規範化等一系列問題。如今,看好這一市場的既有鏈家這樣的中介巨擘,也有魔方、蘑菇等創業公司,多方遊走在政策、發展、生存之間,未來看得到,但能否走過去,要看誰的模式更能處理好彼此的關係。
名詞解釋
互聯網長租公寓:
指互聯網公司面向白領、青年推出的、可長期租賃的公寓,但目前此類房屋和土地性質往往為商業或者工業,在作為住宅出租時,並不符合現有政策。
互聯網住宅出租平臺:
指互聯網公司包租一定數量的民用住宅,將其統一裝修後,對外出租,類似一個擁有眾多房源的「二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