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恢復高考40年點燃中國夢 改變兩代人

2017-06-06
来源:香港商报

在鄂伦春、达翰尔、鄂温克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在两个小镇之间开行15年的“高考专列”,已累计运送了2万多名考生,让6000多名学子实现了大学梦。中新社

  【香港商報网訊】芒種時節,內地即將迎來2017年高考;此刻,距離中國重啟高考整整40年。

  據新華社報道,1977年8月初,鄧小平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與會者紛紛主張立即恢復高考,得到鄧小平明確支持。從8月中旬開到9月下旬的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在激烈的爭論後最終達成共識,改變“推薦上大學”的招生方法,恢復高考。

  當年10月,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規定,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幹部和應屆畢業生,符合條件均可報考。招生辦法是自願報名,統一考試,地市初選,學校錄取。恢復統一考試,由省級命題。招生考試在冬季進行,新生春季入學。當時數以百萬計的青年,從農村、從工廠、從牧區、從學校、從營房,從一切夢想之火被點燃的地方湧向考場,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已經來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重新成為社會共識,通過努力奮鬥、公平競爭改變個體命運成為新的希望。

  40年來,無數個令人感奮的高考故事,積澱為深刻的集體記憶。事實證明,高考制度符合國情,煥發了中國科教事業的生機活力,甄選了千百萬優秀學子,這既是普通人實現夢想、向上流動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制度支撐。

  時代在變,高考也在變。40年來,高校考試招生從考試科目、考試內容、考試次數、考試方式、計分方式、命題方式、志願填報方式、錄取體制、高考時間等涉及的所有環節都有過改革,幾乎沒有一個方面沒試過、沒有一個環節沒動過。

  「惟公則生明」,讓高考制度更加公平合理,是人們的共同期盼,也是制度的公信力所在。40年前,一張考卷打破了階級出身等限制,提供了機會面前人人平等的競爭舞台,追求公平成為高考與生俱來的基因。從取消考生年齡和婚姻限制,到實施「異地高考」,再到面向貧困地區實施國家扶貧定向招生計劃、減少和規範考試加分……多年來,一系列改革舉措凸顯促進公平的價值取向。

  光陰荏苒,四十不惑。當年千軍萬馬相爭的「獨木橋」正變成終身學習的「立交橋」,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高考如何變革,中國人對知識的尊崇、對夢想的追求從未改變。

  六安小鎮再現萬人送考

昨日8时8分,28辆大巴车从校园缓缓开出,安徽毛坦厂中学门前过万民众夹道冒雨送考。中新社

  2017年6月,又是一年高考時,5日清晨,數萬人夾道而站,翹首毛坦廠中學的大門方向,「萬人送考」的場景又一次再現。

  毛坦廠鎮是外界關注的「高考小鎮」。毛坦廠中學,網絡上稱其為「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這所學校本科達線人數已經連續3年超過萬人。

  據了解,面積僅有3.5平方公里的毛坦廠鎮住了約5萬人,其中本地戶籍只有一萬多人。毛坦廠中學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該校本科達線率高達90%。在外界看來「很牛」的升學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生源和陪讀家長,「陪讀經濟」成為這個小鎮的重要支柱。

  萬人陪讀,萬人送考,已成為這個小鎮上一道獨特的風景。今年,毛坦廠中學將有14000餘名學生參加「高考」。

  從精英到大眾 21年金榜題名難

  ■1977年,570萬人參加高考,錄取了27萬人,錄取率僅為4.8%;

  ■1978年,610萬人參加高考,錄取人數為40.2萬,錄取率為6.6%;

  ■1979年,錄取率為5.9%;

  ■1980年,錄取率為6%;

  ■1981年,錄取率為5.5%;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1998年,高考錄取率開始從11.6%升至36%,高考競爭程度雖有所緩解,但仍然是「金榜題名難」。

  1999年擴招分水嶺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有進入高校深造的機會,中國高等教育從1999年開始連續大擴招。與之相伴的是,高考錄取率的大幅上升。

  據統計,1998年至2005年間,高考報考人數年均增長11.58%,高考錄取人數年均增長23.75%。

  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40%,略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從最初的100個人錄取5人左右,上升至70多人,中國高考錄取率一路攀升。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逐步邁向「大眾教育」。

  【记者观察】沒有高考 拿什麼去拚富二代?

  昨天的第一網紅是毛坦廠中學,萬人送考場面壯觀,在網絡熱傳,安徽山區小鎮裏毛坦廠中學再迎送考節,雖然不新鮮,也與巔峰時期相去甚遠,但依然很震撼。

  嘲笑毛中是對公平的殘忍

  人們或俯視或仰視著這所大山深處的農村中學的成功,儘管許多精英吃瓜者不承認這也是一種成功,心裏五味雜陳,有那麼一點羨慕,也有那麼一點不屑,還有那麼一點恐懼。頂著「亞洲最大高考機器、通往天堂的地獄」的帽子,不管有意無意,它都注定會成為大家圍觀的對象。

  在北京有無數條路線通往五道口,在毛坦廠只有一條狹長的小路走出大別山。曾經,毛坦廠中學黑板上寫過一條標語:「假如沒有高考,你拚得過富二代嗎?」當然就更別說官二代了。所以,支持「毛中模式」成長壯大的第一因素,應該歸功於號稱中國第一公平制度的高考這個平台。

  高考情結,其實就是對公平的嚮往,所謂的高考無用論、能力至上的種種說法,其實真的只是屬於少數人的奢侈品。多數學生和家庭,還是只能通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圓更多孩子高校夢,來改變自身的命運,這就是超級高考工廠的價值所在。正如毛中一樣,高考也屢遭詬病,但在沒有更優制度之前,它仍然是窮人實現階層流動的最優平台與渠道。從這一點上來說,嘲笑毛坦廠中學可能是輕浮的,更是殘忍的。

  成功要靠非智力因素

  只是大別山深處的一所普通中學,與名校相比,毛中所招收的都是人家不要的差生,但毛中的生源為何滾雪球般膨脹?

  源於該校的嚴苛管理。備考如服刑,沒有音樂、體育課。沒有手機,這裏還是中國唯一一個附近沒有網吧、遊戲廳、台球廳的學校。自制力再差的學生,也只有全心學習。這讓家長紛紛將孩子送來,並紮下陪讀。因為學生只要跟上老師的節奏,便能大功告成。校方和老師們也承認,他們的成功,更多地靠非智力因素。

  有學生在課桌上貼有紙條,死後必定長眠,生前何必久睡。生源都是他人掐尖後挑剩下的,只有以勤補拙。雖然上的基本是二本、三本,沒有名校,但總比考不上大學好啊。

  在這裏,所謂素質教育是一種奢言,因為除了高考,考生找不到其他證明自己能力的條件。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高考才是真的。

  但那些精英素質論者,恰恰忘了,非智力因素,也是綜合素質的一種或多種。勤奮力、意志力、忍耐力、抗壓力等,正是這些非智力因素,讓毛坦廠中學的差生們,也能紛紛步入高校的殿堂。高智商也並不等於成功,並不等於有創造力,學習是這樣,工作是這樣,科研也是這樣,非智力因素在成功中的作用,一直被忽略。這是毛中差生們的高錄取率,對素質論者的一種善意的提醒。路人甲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