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0

用生命詮釋「美猴王」 六小齡童:一念一生 足矣

2017-06-06
来源:香港商报

 

「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一千個人心中可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一千個人心中只有一個美猴王,那就是六小齡童。備受關注的六小齡童攜首部自傳《行者》,近日空降深圳西西弗書店,與廣大讀者觀眾見面。讀者見面會當天,六小齡童與深圳讀者分享了自己行走生命的歷程以及如何用一生來詮釋「美猴王孫悟空」。「我們每個人都是行者,在取人生的經,都會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堅持住!一生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 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講述六小齡童生命傳奇

  《行者》是六小齡童親自執筆的首部傳記,獨家披露以前從未講述的內容,呈現一部完整的個人和家族傳奇——生命低谷時的心路歷程、家族中平凡而偉大的女性、兄弟間的感人情誼、學藝歷程、文化傳承的思考,都在書中充沛著感人肺腑的力量。該書集結了六小齡童57年來的所思所想。過去、現在、未來,那個當年的美猴王,如今的表演藝術家,身份的變遷,歲月的濃縮造就了他的七十二變,同時也給予了他生命中的八十一難,而今在他的筆下,在這本《行者》中他將娓娓道來。

  六小齡童表示,如果說,我年輕時苦練猴戲,用17年時間拍攝電視劇《西遊記》,是在傳承中國猴戲藝術;那麼,在《西遊記》後,我又用了10餘年時間,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從北大清華等國內院校,到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巴黎第六大學等海內外近千所學校,和學生們交流思考,則是因為我的另一個理想:希望通過自己點點滴滴的努力,讓堅忍不拔的玄奘西行精神,讓永不言敗、不屈不撓、樂觀向上的猴王精神走向世界。孫悟空是中國人的超級英雄,凝聚了中國人自由超越的英雄夢想。要讀懂中國,就要讀懂《西遊記》;要了解中國人,就要了解孫悟空。我願意將我後半生的主要精力傾注於此,吳承恩賦予孫悟空生命,我要賦予孫悟空靈魂,並且讓孫悟空真正騰飛起來。

歷史名著不應被惡搞

  談及本書取名《行者》的原因,六小齡童告訴記者,書名是網友們投票決定的。當初出版社在公開征集自傳的名字時,有36%的人認可了《行者》。「『行者無疆,書海無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取經路』上的一位行者。」六小齡童說。

  此外,針對近年來不少影視作品對《西遊記》進行大膽改編的現象,六小齡童認為,改編的底線是要合情合理,不能改變吳承恩創作的初衷。猴戲藝術不姓章,它是幾代大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屬於中國、屬於世界,誰都可以去分享,但不能惡搞、杜撰。六小齡童告訴記者,「戲劇的形式大家可以探討,但戲說就要慎重了。孫悟空都跟白骨精拍拖了,這個怎麼行呢?畢竟西遊記是世界級的神話巨著,它不是愛情小說啊,哪怕你的愛情戲寫得可歌可泣,都不合適。藝術工作者要有責任、有擔當,我們還要起到引導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去迎合」。

籲孫悟空為冬奧會吉祥物

  「其實《西遊記》的製作水準很粗糙,但這並不妨礙觀眾對它的喜愛。」六小齡童認為,小說中,師徒五人通過團結一心、優勢互補,最終取回真經、修成正果。「這是西遊精神的精髓。」

  近日,有外媒稱日本漫畫《七龍珠》中的孫悟空將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形象大使,引發了眾人的關注,有文章稱這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又一次被搶。六小齡童借此呼籲,中國的孫悟空應該成為2022年冬奧會的吉祥物。

  他表示他並不認為這是中國的藝術形象被搶,《七龍珠》的「孫悟空」這一漫畫形象確實從中國的孫悟空身上借鑒了很多,但「畢竟那個孫悟空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孫悟空」。不過,六小齡童認為這提醒中國需要重視自己的傳統藝術形象。「我們希望孫悟空能成為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一個友好的橋樑,首先要有信心。不過,這也提醒我們要重視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形象。」六小齡童在媒體採訪中這樣說到。

  對於孫悟空與冬奧會沒有關聯的說法,六小齡童在說:「有人說孫悟空與冬奧會沒有關聯,其實他的拼搏、進取、不屈不撓、永不言敗、樂觀向上與『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相吻合,冬奧會是個最佳時機,可以讓孫悟空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形象大使和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1959年4月12日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紹興。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演員,國家一級演員。1982年在25集電視連續劇《西遊記》中主演孫悟空,被評為第六屆「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及第一屆「中國電影電視十大明星」獎,「中國第二屆電視十大明星」票選第一名。1998年憑藉《西遊記續集》中孫悟空一角,獲得2000年度全國十佳優秀演員獎。多年來致力於西遊文化的傳播和國際交流,截至目前已進入全球800多所學校演講。

[责任编辑:文化东方]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