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5

中國載人航天第三步 2022建成太空站2030登月

2017-06-07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上圖)昨日表示,中國載人空間站計劃在2019年至2022年間完成在軌組裝并投入運營,建設階段將進行4次以上的載人飛行任務。他還透露,載人登月雖未正式立項,但預估會在2030年前后登月。另外,中國還計劃將探索宇宙的觸角伸向火星、木星、小行星等。

  第三批太空人甄選今年啟動

  2017年全球航太探索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全球系列會議時隔7年再次來到中國,近千名來自世界各地航太領域的科學家、企業家、機構代表和政策制訂者聚集北京。

  目前,中國航天已邁入「空間站時代」。與會的楊利偉指出,中國載人航太歷經載人飛船、突破太空人出艙活動技術等階段,目前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太空站,解決較大規模、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而中國發射首個核心艙到空間站完全建成,需十幾次發射,其中最主要的發射有3次,即發射核心艙和先后發射兩個實驗艙。其中計劃於2019年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載人空間站核心艙。之后還要發射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若進展順利,中國將於2022年前后建成載人空間站。

  楊利偉說,中國的載人空間站建成后,太空人駐留時間將延長至3個月到半年,還要完成大量的科學實驗以及空間站的維護維修任務。

  楊利偉說,目前,太空人正在為載人空間站任務做準備。同時,中國將於2017年啟動第三批太空人甄選,甄選的範圍會擴大,不僅要從空軍的飛行員中甄選出航天駕駛員,還要從航空航天相關技術的專業領域中選出工程技術人員當航天飛行工程師。目前,前期調研、實驗都已完成,新一批太空人會甄選10到12名,其中女性為兩名左右。

  嫦娥四號明年登月背面

  楊利偉說,中國的載人航天發展是立足於近地空間,并以此為根本向深空發展,包括載人登月都是發展方向。尽管目前中國載人登月尚未立項,但載人登月的預先研究正在進行,為未來任務儲備技術基礎。專家認為,中國要實現載人登月,需要3方面重大突破:一是研發出重型運載火箭,要能夠把人和登月艙送到月球;二是解決人來往地月的生命保障、安全以及工作條件;三是進行更多的地面條件的建設,確保各項試驗都充分驗證。

  按照項目時間表,今年下半年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飛往月球執行采樣返回任務,如果成功,這將是人類本世紀首次從月球上采樣返回。明年,中國計劃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這有望成為有史以來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因嫦娥計劃推進順利,今年將完成「繞落回」的返回,中國距離登月又更進一步。楊利偉預計,中國太空人會在2030年前后登月。

  關於自己是否還會進入太空,楊利偉說,「如果有機會,沒有問題。」

  火星遙感探測已立項

  除月球之外,中國探索宇宙的觸角正伸向更深遠的星空。據了解,中國首次火星全球遙感與區域巡視探測任務已正式立項,計劃於2020年7、8月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火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火星探測器巡航飛行約7個月后被火星捕獲,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

  同時,中國還計劃在2030年前后實施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進行火星表面采樣返回,開展火星構造、物質成分、火星環境等科學分析與研究。此外,中國國還規劃了木星、小行星探測任務,技術正在研究論證中。

  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研制順利

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模型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劉石泉昨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透露,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已完成發動機等多項關鍵技術地面試驗,將是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

  劉石泉談到基於創新思路研制的空間貨物返回艙,「爭取為國內外各類用戶提供空間物資下行服務,計劃在2019年搭載發射入軌進行驗證」。

  他還說到「構建商業化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即以高空太陽能無人機、臨近空間浮空器和近地軌道衛星為平台,裝載通信、遙感及導航增強載荷,配備相應的地面裝備和空間信息應用產品,構建多層次信息網絡。其中,無人機、浮空器、衛星平台及地面應用系統研制順利,「有望在2020年前后提供相應服務」。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正在發展性能可靠、成本受控、使用便捷的固體運載火箭。劉石泉說,2017年已完成「快舟一號甲」「開拓二號甲」兩次發射任務,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噸的「快舟十一號」計劃在年底「首飛」。他們也已瞄準能夠與載人空間站商業化應用、太空資源開采等項目相匹配的大型及超大型運載火箭,「有望在2020年前后取得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