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表示,回歸前就一直深信「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會得到貫徹。
【香港商报网讯】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曾面對不少難關,最終仍能迎難而上,香港經濟得以騰飛。工商界出身的大紫荊勋賢楊孫西,多年來一直心繫香港、關懷祖國。他歷任港事顧問、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等多項公職,憑藉早年在內地設廠的經歷,即使身處回歸前夕的風雨飄搖中,他仍深信「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會得到貫徹,并全情投入於香港回歸的進程。香港商報記者 黃雪峰
楊孫西是香港著名工業家,早年投身紡織業,在1969年創辦香港國際針織制衣廠,其后將公司發展為產品多元化的香江國際集團。踏入1978年,隨着國家改革開放,本港工商界亦響應號召,紛紛到內地投資、設廠,楊孫西是其中之一。他憶述,當年進入內地的港商,因得不到港英政府支援,只能各憑本事與關系在內地發展。適逢改革開放,港商作為同胞,又是外資,享有很多優惠政策,在當地政府支持、鼓勵與配合下,業務增長迅速。
國家保障外商政策更完善
1997年回歸前,香港社會人心惶惶,楊孫西卻毫不擔憂,指自己作為在內地投資的港商,充分感受到國家在保障外商政策上越來越完善,國家在經濟上取得的巨大發展,讓他對回歸充滿信心,深信「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會得到落實。他其后更身體力行,在不同崗位上參與推動香港順利回歸的進程。
楊孫西于2003年5月接受本报访问。资料图片
事實上,楊孫西早在1994年已被國務院港澳辦及新華社香港分社委任為港事顧問,翌年再獲委任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下稱「籌委會」),是其「第一任行政長官小組」和「經濟小組」成員;1999年獲特區政府授予銀紫荊星章,2007年獲頒金紫荊星章,2014年獲頒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勋章。不僅關心香港,他亦關心祖國發展,歷任第8、9屆全國政協委員、第10、11屆全國政協常委。
參與回歸籌備工作感榮幸
身為籌委會委員,楊孫西一直參與香港回歸祖國的籌備工作,他對此深感榮幸,而這段歲月中最讓他感受深刻的工作,當屬見證和參與拍板興建赤鱲角機場第二條跑道。他憶述,根據原來計劃,赤鱲角機場原定於回歸前完工,負責統籌機場發展的人員卻突然提出興建第二條跑道的建議;并指若能立刻拍板,只需額外增加50億元工程費用,即可在赤鱲角機場交付使用時,同步啟用兩條跑道,在考慮到增加一條跑道帶來的效益,籌委會出乎港英政府意料,迅速通過有關建議,最終於1998年建成赤鱲角機場。
楊孫西盛赞中央政府在回歸過程中,一直樂意聽取香港各界人士的意見。他本身是首屆400名選委之一,當年有份在4位候選人中選出首任特首,他形容當年選委們的投票熱情很高,4位候選人當時不僅要爭取選委支持,同時亦要面對全港市民,最終由董建華勝選。楊孫西不諱言,雖然同為商人出身,并且曾與董建華以全國政協身份在工作上有過接觸,但他當年并無投票予董建華,而是支持擔任過大法官的楊鐵梁。
楊孫西於2014年獲行政長官梁振英頒發授大紫荊勛章。
紀律部隊表現達極高水平
轉眼間,香港已回歸祖國20年,期間達成多項成就,他認為當中以紀律部隊的優秀表現,以及香港與海外國家和地區的友好關系,最讓他感到驕傲。他說,香港警隊素質極高,經過多年努力,香港治安水平持續提升,與世界其他城市相比,治安程度名列前茅,而海關、消防等紀律部隊的表現亦已達到極高水平。
楊孫西續說,經過特區政府多年努力,香港與不少國家和地區維持友好關系,特區護照持有人在很多地區都可獲免簽證待遇;港人不幸在外地遇上意外時,亦可隨時聯絡當地的中國大使館或領事館,通常可在第一時間得到協助。他憶述,自己過去不時因商業需要而到訪外地,在開拓新市場時,往往需要使館商務參贊協助,對這些經歷至今仍感受深刻。
贊林鄭具決斷力 做事肯承擔
1997年至今,香港經歷了董建華、曾蔭權與梁振英三位特首的管治之後,7月1日將迎來第5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楊孫西形容林鄭月娥具有決斷力、工作能力強、做事肯承擔,加上她是政務官出身,是特首理想人選,相信她能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
評三任特首管治香港
楊孫西贊揚董建華毅然放棄自己的事業,在執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中付出極大心血;他形容董建華對中華民族懷有深厚感情,其家族是傳統愛國家族,而他本人更是在「盧溝橋事變」當天出生,在中華民族受到侵略的年代中成長,故他繼承了家族愛國傳統,希望證明香港人能管治好香港。
楊孫西於1995年獲委任特區籌委會委員,積極參與香港回歸祖國的工作。圖為他介紹當年全部委員大合照。
楊孫西認為曾蔭權的最大成就,是在香港經歷金融風暴與「沙士」疫潮沖擊後,成功令經濟復蘇,並穩定當時的樓價,但他任內停建居屋、公屋的決定,造成日後高樓價的局面。他形容曾蔭權是稱職、盡責的公務員,擁有豐富行政管理經驗,卻缺乏政治領袖的長遠眼光。
對於梁振英,楊孫西表示,他同樣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之一,故對《基本法》的制訂以及香港回歸祖國的過程十分了解。他在回歸以後,獲政府委任加入行政會議,成為特首後亦花費大量精神與時間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對於香港近年深陷高度政治化的泥沼,社會撕裂嚴重,楊孫西認為中央政府已較過去更了解港人的訴求與意見,《基本法》與政制的設計都是確保香港在回歸後,可以維持生活方式不變,繼續保持社會多元化。
稱回歸保持社會多元
楊孫西指出,在功能組別制度下,每位勝選的立法會議員均代表不同界別與行業,需要為他們的利益發聲,結果功能組別議員往往會為了選票,從而忽略了香港的整體利益。他續說,在比例代表制下,候選人只需取得約4、5萬張選票就可以當選,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有能力全取席位,每個選區總有人對社會現況不滿,他們會選一個敢罵政府、夠膽出位的偏激人士,這些人當選後,為了各自的選票,就會在立法會阻礙政府施政,導致社會難以形成共識。
楊孫西呼籲港人應平心靜氣地,深入了解現實環境,明白有些問題需要理智討論。他以違法「占中」事件為例解釋,當時的參與者做出偏激行為,他形容這些行為類似一個人偶爾會患上傷風、感冒等小病,經歷過一次混亂,社會就會產生免疫抗體、抗拒同類事件發生,而隨著執法部門近期終采取法律行動,社會亦已明白參與這些行為要付出代價。
楊孫西多年來熱心服務社會,他將獲得的獎狀與紀念品置放在辦公室走廊兩旁。
見證觀塘變化 撐起動九龍東
過去20年,香港工業經歷了興盛與衰落,隨著制造業北移,老舊的工業區空置率高企。政府在2010年推出「活化工廈計劃」,時任特首曾蔭權翌年更提出「起動九龍東」大計,紮根觀塘多年的楊孫西見證了九龍東翻天覆地的變化,看著觀塘走上商貿區的轉型之路。
2010年4月起實施的「活化工廈計劃」,容許15年以上舊工業大廈業主,免補地價將整幢工廈改裝活化,改為寫字樓、住宅、藝術工作室、服務式住宅等用途,而計劃在推出6年後停止,政府再無探討。楊孫西直言,香港已沒有傳統工業,現時仍有不少舊工廈被丟空,認為政府必須正視相關問題,重新發展舊工廈。
楊孫西指出,「活化工廈計劃」規定,必須獲100%業權同意,業主才能向政府提出活化申請,結果導致申請宗數偏低,占整體工廈總數不足10%,他希望政府可以盡快就此推出新政策,考慮進一步放寬工廈用途,協助舊區轉型。
籲建接駁天橋紓交通壓力
作為地區人士,楊孫西對「起動九龍東」計劃滿懷憧憬。他憶述,政府當年提出計劃後,由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負責統籌,期間她多次落區諮詢民意。他當時提出必須以「新區帶動舊區發展」的概念,獲林太接納後,更將觀塘工業區、黃大仙與土瓜灣部分工業區範圍,一併納入「起動九龍東」,使計劃占地達480公頃。
楊孫西表示,觀塘工業區在全盛時期,工廠數目高達8000間,藍領工人多達16萬,該區近年已轉型為商貿區,上班族以白領為主,每逢繁忙時間都會出現人車爭路現象;為改善道路擠塞情況,他建議政府興建接駁往來啟德郵輪碼頭與觀塘碼頭的天橋。他以中環為例解釋,該區擁有完善的行人天橋系統,大部分商廈均有天橋接駁,較少出現路面擠塞的情況。
楊孫西續說,林鄭月娥當年提議興建環保單軌列車,以連接啟德新區與九龍東,並指天橋可與環保單軌列車同步興建,自己與很多街坊均表示支持,惟事隔多年,有關構思至今仍未獲落實,希望政府盡快拍板興建,而考慮到環保單軌列車諮詢需時,隨時要花費十年八載,他希望政府可考慮優先興建天橋,並重新規劃區內道路,以紓緩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