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年說,香港實踐「一國兩制」很成功。記者崔俊良攝
【香港商报网讯】回歸20年來,香港走過不少高山與低谷。前政務司司長、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即使面對兩個金融風暴、「沙士」疫情這樣的沖擊,港人仍能迅速重整旗鼓,中央的支持、港人的堅毅令人印象深刻。他坦言,若要細數過去20年間香港獲得的最驕人成就,首選就是「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獲得成功實踐。香港商報記者黃雪峰李曉穎
出身紡織世家的唐英年歷任多個公職,早在1991年就獲任立法局議員,開始涉足本港政壇;2002年更「棄商從官」,出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翌年8月臨危受命任財政司司長;2007年6月又成為政務司司長。2009年,他獲大紫荊勛章。如今,經常笑容滿面、被市民親昵稱為「唐英年」的他依然活躍於政商界,為國家、香港、家鄉出謀獻策,貢獻有目共睹。
中央支持與港人堅持成就香港
縱橫政商界數十年,唐英年總結過去20年經歷時形容,香港在實踐「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過程中很成功。他說,特區政府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上「守得好緊」,中央政府亦充分尊重港人立場,一直不離不棄、不偏不倚地推行「一國兩制」,非常認真、嚴肅。於今,香港人已將「一國兩制」看成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之一。
他表示,過去20年,香港經歷了兩個金融風暴與「沙士」,縱使面對大起大落的沖擊,在中央不遺餘力支持下,港人在遇到挫折艱難時仍能埋頭工作、做好本分,讓香港得以迅速恢復,港人堅強的意志與高質素都讓人印象深刻。多次危機中,他感受最深的是2003年「沙士」后的經濟蕭條,當年8月他出任財政司司長,接手的是逾400億元財政赤字的「爛攤子」,當時失業率曾高達8.6%。
唐英年憶述,時任特首董建華宣布自己出任財爺當天,有記者問他為何有信心出任「三煞位」,他回答說「我對香港人有信心」,而當日的信心仍持續至今。他說,自己擔任財政司司長4年中,成功將庫房赤字扭轉為900億元盈餘,笑言基礎早已打好情況下,接任的曾俊華自然「好梳乎」,年年有財政盈餘,年年可派糖。
唐英年於回歸10周年時接受本報專訪。資料圖片
回首往日百般滋味在心頭
回首在政府任職歲月,唐英年百般滋味在心頭,盡管當年面對不少難關,期間達成的多項成就仍讓他感到興奮與驕傲。
他憶述,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香港成功爭取成為舉辦奧運馬術比賽的城市。為確保過程順利,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特意來港視察,最終火炬傳遞儀式與馬術比賽均順利完成;2006年,被喻為「電信界奧林匹克」的世界電信展移師香港舉行,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訪港,當局原本為此安排45分鐘參觀行程,結果他逗留了1個半小時……
歷任財政司與政務司司長,被問到擔任司長有何條件時,唐英年直言必須堅強與「好打得」,同時要保持友善,最好是「暗地里打完、不讓人見到你與其他人打過。我們當年為爭取馬術比賽場地,『打了很多場架』,好辛苦!」談到財爺角色時,他認為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是公共理財,每年編制財政預算案;第二是發展經濟,創造就業,促進社會向上游。
期望林鄭帶領政府做得好
香港已經歷三位特首管治,被問到如何評價三者,唐英年表示,港英政府在香港回歸祖國前一直努力「埋地雷」,董建華上臺后「做得好辛苦」,需兼顧很多工作,并忙著「拆地雷」;到曾蔭權時期,政府施政最順曀,無論是奧運馬術比賽、政改等,不少大政策都是在這時期通過;至於梁振英則是最艱難時期,立法會處處與政府對著干,立法、行政關系較差。
候任林鄭月娥將於7月1日上場。展望未來,唐英年認為林太「開頭做得好好」,不會營造出敵我分明、非友即敵的態度。他說,林太以包容、友善的態度積極與不同黨派人士會面,努力招攬不同背景人士進入政府的做法正確。他期望新一屆政府在她帶領下,可以推出到位的房屋政策,恢復居屋、公屋與私樓供應,解決不同市民的住屋需求;因應社會近年撕裂嚴重,希望能推出多項關顧民生的政策,尤其在教育、醫療、長者等方面;最后是要繼續發展經濟,創造更多高端就業機會,讓社會有向上游的能力。
「一帶一路」是香港難得機遇
商界出身的唐英年,對當前香港經濟面臨的困境與機遇知之甚詳。他認為,香港經濟方面的成就主要體現在金融業與服務業發展已走上更高臺階,希望日后能抓緊「一帶一路」等機遇,并在人民幣市場上走得更遠。
爭取在港設立財資中心
唐英年表示,擔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期間,他積極與中央政府就CEPA展開磋商。當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特意來港見證CEPA簽署儀式,讓個人游、免關稅待遇等措施成功推行,香港得以成為「先行者」,本地服務業自此成功走進內地;金融業方面,香港在人民幣市場行先一步,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香港市占率亦越來越大。
「一帶一路」是國家重要倡議,對香港更是難能可貴的機遇。唐英年認為,特區政府不能停留在「口號式」概念上,而應提出更多具體措施,讓市民明白當中要義。
隨著亞投行成立,他認為必然會帶來融資需求,希望可爭取在香港設立財資中心。早前,他以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身份出席首屆江蘇發展大會論壇時,亞投行行長金立群亦有出席,他趁機向金提出有關建議,對方態度正面。唐英年指,香港遠較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更具條件成立財資中心,「一旦成事,將是順理成章,相得益彰,屆時香港金融業發展將更上一層樓」。
本港須與深圳加強互聯互通
近年深圳發展迅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早前預料其GDP將會在2年內超越香港,引起本港社會關注。對此,唐英年坦言自己現時「不會緊張」,因香港人口只有700萬,深圳卻高達1300萬至1400萬,「比較人均GDP才是公平的做法」。
被問到香港應如何保持競爭力,他認為香港是國家一部分,需要從國家觀念出發,與深圳加強互聯互通,雙方合作不單要體現在金融產品上,更要體現在社會及民生上。
近日唐英年再次接受本報專訪,暢談回歸20年。記者崔俊良攝
重設中史科必修促人心回歸
過去20年香港雖取得多項成就,但仍有不少隱憂。唐英年承認,社會近年撕裂嚴重,少數市民更走向偏激,他認為癥結在於「人心未回歸」,直指政府當年決定取消中史科為必修科是最大錯誤,導致年輕人對國家歷史認識不足,造成國家觀念薄弱,呼吁下屆政府重設中史為必修科。
唐英年憶述,自己當年唸中史時是按時序,對各個朝代的興替都有所了解,但現在中史科卻傾向「比較」形式,將某一時段切割出來,與世界各國展開對比,結果導致年輕人不了解中國歷史,「試想,一個民族如果根本不全面深入認識自己的歷史,你要求他們愛國,他們點會愛國?」
吁下屆政府恢復「一簽多行」
「個人游」是中央政府給予香港的大禮,是協助香港從「沙士」沖擊后復蘇的強心針,特區政府近年卻相繼收緊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至「一周一行」、推出「限奶令」等,這些都令他感到很失望。同時,他對港人與內地人漸行漸遠感到憂心,質疑特區政府「口講與國家走得更近,但實際行動卻隔離香港與內地居民,傷害了深圳居民感情,讓他們認為香港不再歡迎他們」。
唐英年直言,香港奉行市場經濟,以限制商品銷售的形式進行干預,與「用牛刀砍烏蠅」無異。他認為,奶粉、尿片等商品屬於普通商品,不可能會出現短缺情況,既然壓力集中在北區,只要政府開發更多土地進行經濟活動,讓業界開設更多藥房,市場自然會進行調節,達致平衡局面。他呼吁下屆政府考慮恢復「一簽多行」,以修補兩地人民關系。
1995年唐英年獲入立法局,比出勝利手勢。資料圖片
花絮
無官一身輕 牽繫港與國
離開政府后,唐英年重投家族事業。他形容,近年生活與過去相比已輕松不少,自己數年前就已退休,公司事務均已交給管理層處理,甚少親自出馬。被問到未來去向,他笑言:「我今年可搭2蚊車,你還叫我做多些工作,不要玩我!」
雖然無官一身輕,唐英年仍關心國家與香港的福祉與發展,「我見到香港現時情狀感到不開心。雖然我現在輕松好多,但對新一屆政府仍有期望。在適當場合,我希望可給予更多意見林太,因經濟範疇是她的短板,過去較少接觸。」被問到會否重投政府,他即時「耍手擰頭」,笑言「我現在跳出火海,你叫我跳返入去?」
回首2012年特首選舉,唐英年指最大得著是家人的團結與支持:「落選是我的失敗,當時女兒在外國讀書有透過電郵鼓勵我,這是我的得著,我好珍惜。個個都說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今日好輕松,可玩多些,有時間去看極光、企鵝。趁現在行得走得,我想見識多些未見過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