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陸紹龍報道:港珠澳大橋全長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今日全面竣工。港珠澳大橋主橋去年9月已貫通,隨著此次海底隧道的貫通,標誌著大橋主體全線貫通。
目前大橋「橋、島、隧」進入了最后燈火、裝修階段,以及東、西人工島和口岸人工島的收費站、珠海澳門兩個聯檢口岸也在順利地緊張施工中,年內具備全線通車條件。
露天隧道保證司機安全駕駛
5日,記者從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向西島隧人工島出發進入隧道,為保證隧道內行車安全,隧道分左右兩個行車洞,中間有1個服務管廊,三者之間各自封密相互獨立,互不干擾。站在人工島西端,雙洞口的海底隧道就呈現在記者眼前。
隧道內左右兩個行車洞均按三車道修建,兩行車洞中間還有一個4米高和4米寬的中間服務管廊,主要用於隧道機電設施安裝以及遇險逃生,其中管廊下面是逃生通道,上面是排烟通道;通道兩邊縱向每隔90米左右各有一個防火安全門,以實現緊急情况下人員通過管廊安全通道縱橫向疏散和平時維護人員出入。
據港珠澳大橋隧道項目部副總工程師王強介紹,它的最大功能就是控制風險,便於逃生救援。大橋建成后管理人員將在人工島上設立海上救援平台,如果海底隧道內發生事故,救援力量在3分鐘內就能到達,橋面上發生事故,5至7分鐘內也能趕到。
海底呼吸順暢可正常通電話
沉管隧道分為兩個行車洞,空氣流通方向按照車流方向由洞頂上的多組大型懸挂式射流風機呈送,該風機既可以吸入洞外的空氣,也可以排出洞內的汽車尾氣。記者乘坐電瓶車進入海底隧道駛完全程,沒有任何不適,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過通風處理,隧道內溫度一般維持在26度左右,行駛其中與公路上任何一個過山隧道行車無异。
王強介紹,目前進入隧道里仍無法接收手機信號,但是等到通車前,通訊運營商在服務管廊里安裝好通訊網線,這一問題就將迎刃而解。
記者了解到,港珠澳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是120年,可抗16級台風、8級地震及30萬噸巨輪撞擊。因此,基本要保證隧道120年內不變形、不漏水。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后,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時間將由現在的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至30分鐘內,首次實現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