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scilla(右)和Kan(左)成功建立自己的服裝品牌Sketcharound在時裝界闖出名堂。
【香港商報網訊】對於時裝設計師來說,擁有屬於自己的品牌是一件夢寐以求的事。然而香港零售市道走下坡,近年時裝界發展平平,除本地大牌外,事實上對於外行人來說真的鮮有聽聞本地時裝細牌有突圍而出的發展,加入大牌公司工作似乎是設計師唯一的出路。
80後時裝設計師Priscilla和Kan雖然畢業後隨波逐流加入大牌時裝公司,但其後透過其累積的經驗,以及獨有的「中性」創作理念,成功建立自己的服裝品牌Sketcharound在時裝界闖出名堂,開業幾季就成功回本,更籠絡一大批中外粉絲。香港商報記者 勞佩欣
香港的製衣業曾經在世界首屈一指,時裝界亦然。然而,香港時裝界近年發展平平,除了I.T(999)、Moiselle(130)、initial、IZZUE四個本地時裝大牌,事實上對於外行人來說真的鮮有聽聞本地出名的時裝品牌,在香港似乎想搞時裝品牌,不依附大牌可能難以為生。
80後時裝設計師Priscilla和Kan和一般時裝設計師一樣,小時候特別喜歡畫畫、配搭衣服,大學選修時裝設計,從此走上時裝設計之路。二人早期在本港時裝大牌任職設計師,後來認為「中性」時裝路線有市場,決心辭職外闖,打造自己的時裝夢。
每個細節一腳踢
Sketcharound曾接受其他傳媒訪問時指,開業初期時開銀行戶口都很難,Priscilla笑指:「現在已覺得開戶口不難了!」一躍由設計師升Level而成老闆的Priscilla和Kan認為做老闆更辛苦,坦言「畫完張圖件衫唔會無端端寄返」。她們憶述:「以前在舊公司時已經是一腳踢,從畫圖設計、做紙樣找師傅,到大貨生產和批發生產前的版都要自己跟,有時還要跑去深水買料;但以前都只是接觸設計部工作,現在細至人事、市場、會計和宣傳都要自己落手落腳做,嚴重過在大牌工作。」
對於創業者來說,品牌擁有穩定財政基礎,才可為日後擴展作更多規劃,最怕長期投入成本做義工。Priscilla和Kan比較幸運,二人合共投資約10萬元小本創業,在約半年(第二季)已成功回本,Priscilla承認公司曾經長時間經歷成本虛耗的時期,始終公司由零開始,而公司定位中高端,找一間好的生產廠家非常困難。她指:「曾經試過找廠家生產衣服,後來中間改動的細節非常多,手工無法滿足公司的理念,公司試業初期的確是困難,但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
寧可發掘其他可能
香港時裝依附大牌而行,時裝以大眾化為主,獨立品牌少有知名度。Sketcharound一反其道以「中性」衣服為主打,主張「衣服無性別框架」,同一件衣服男女均可穿著,在衣服的功能性如:袋、鈕、扣及袖口等等位置作革新,甚至前後都可穿著,凸顯衣服的簡約和「低調奢華」感。
Priscilla解釋:「香港市場非常大眾化,快速時裝成行成市,這類公司的供應力和生產力非常成熟,因此與其在飽和的市場尋找空間,倒不如發掘市場其他的可能,突圍而出。」她認為,平時精細工藝僅僅會出現在晚裝,在日常生活服飾不多,加上公司不想一味跟潮流走,亦希望衣服能更耐穿「永不過時」,相信走中上價優質時裝非常有市場發展潛力。目前,Sketcharound已推出八季的時裝,反應都不俗,男女顧客比例為50:50。
香港寸金尺土,樓價租金畸形發展,本地設計品牌難以擁有自家的門店,大多本地設計品牌在Select Shop寄賣,Sketcharound也是當中之一。Sketcharound在香港K11、中環和灣仔都有設寄賣點,內地則設在深圳和西安,而台灣方面則採「買斷」的形式運作,即採用員一次過訂一定數量的衣服回台,自付盈虧。而Sketcharound產品的定價中高,外套約3000多元、裙2000多元、上衣則1000多元。
IG與FB接觸群最廣泛
雖然香港的租金物價貴得可怕,可幸現今資訊科技發達,大眾普遍使用社交媒體交流,對本地設計品牌在宣傳上提供了很大幫助。Sketcharound在Instagram和Facebook都設有帳戶,Priscilla和Kan都認為IG和FB滲透比落傳統廣告更強,接觸群眾最多,對初創的公司在宣傳方面非常有效。
Priscilla指,IG視覺圖片追求重,而FB側重資訊性的內容,因此公司會因應不同的平台特點呈現不同的產品,針對性地吸引不同的顧客。她補充,IG和FB平台不局限於香港,接觸群眾非常巨大,透過這些平台,讓公司接觸到海外買家,吸引不少日韓粉絲;她笑指:「那些日韓粉絲季季都特意來尖沙咀Select Shop買衫,買到連Sale都認得他們了。」
IG和FB,亦令Sketcharound衝出國際。早前,歐美的時裝品牌在社交媒體上認識公司,邀請公司到倫敦出席Fashion Week行Show,而不少海外買家都是透過平台認識品牌,決定買貨。早前,公司與汽車品牌MINI合作,亦正正因為社交媒體的帶挈。
經濟麻麻行業競爭大
對於未來時裝發展前景,Priscilla和Kan都認為近期經濟麻麻,行業競爭越來越大,到處都是打折活動。雖香港的時裝市場由大牌主導,但Priscilla認為小店未必無生存空間,主要問題在於成本控制和善用社交媒體。「衣、食、住、行」當中的「衣」排行第一,Priscilla坦言:「無論經濟好壞都要食,但買衫就未必了。」
她解釋,以前公司起步時經濟好好,好多貨品都非常好賣,可是現在經濟平平,但由於品牌發展漸上軌道,客戶相對從前更廣泛,已累積一定數目的長期顧客,不擔心經濟的影響。而Priscilla和Kan在創業的幾年訓練下,亦更加了解到如何掌握產品設計迎合客人,因此Priscilla形容:「以前公司靠經濟補足,現在產品吸引度主導收入。」
雖然本港零售市道一般,但Kan和Pricilla都十分鼓勵年輕設計師外闖,認為設計師應透過自家品牌去展現更多激活思維的理念及更多原創能量,可以設計出優質的時尚產品。
不過,她們認為縱使政府有為創業者提供資金上的援助,但受惠的群眾實在太少,建議創業者在累積一定社會工作經驗,以更理性更多角度去看待創業,嘗試多了解自己專業範疇外的知識,幫助未來不同決策上能有全方位的考量。
香港樓價物價貴,社會普遍年輕人大呻發展機會少,連理想也被500呎單位綁架。Kan和Priscilla認為,香港樓價貴是一個社會狀態,對於未來的發展,置業會是他們計劃裏一部分,但強調需在一個正確的時間點才能在企業發展過程發揮正面的扶助。若創業者或者青年人擁有長遠周密的資金策劃,絕對有可能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