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為債券通南下尋契機

2017-07-14
来源:香港商报

  

  債券通月初只開通北向渠道,但開通南向渠道至今仍遙遙無期。究竟這是否如「好事之徒」所言,今次開通債券通只是引水救內地,而對香港金融業的福祉置之不顧?沒有南向通的香港債市,又是否維持一潭死水的狀態?

  債券通開通當天,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是次只開通北向通,只因北向需求較大,加上在岸債券息率較高,若南向存在需求,即可推出債券通。筆者相信,李小加是說了實話,如果南北同時開通,若沒有需求,即使設了互聯互通渠道,亦沒有投資者願意使用。

  相對證券,為何內地投資者對香港債券較為冷淡?首先,香港庫房充裕,特區政府沒有需要透過發行債券,支付日常開支。特區政府曾於2004年為「五隧一橋」發行3年期、5年期及7年期債券,但始終未能激活債市,成效不彰。

  趁大興土木發債

  2011年至2016年,政府6次發行通脹挂恥債券(iBond),及於2014年、2015年及今年3次發行伊斯蘭債券,甚至今年首次發行銀色債券。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伊斯蘭債券是面向機構投資者外,iBond及銀色債券皆只面向零售投資者,只以「保本」為宗旨,非為吸引真正債券投資者。

  政府發行債券但未有貫徹發債的原意,難怪香港即使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至今仍未形成有效的孳息曲線(YieldCurve)予投資者參考。香港債市中,以港元計價的債券占比極少,且金融局發行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亦旨在分別滿足財政需要和達至貨幣操作的效果,與達至發展債市的效果大相逕庭。

  香港債券尚未蓬勃之際,又如何激活香港債券交易,從而為債券通南向通創造條件?未來10至15年,為應付房屋供應及陸港融合加快,香港將大興土木,如興建「東大嶼都會」和古洞北等新市鎮,以及港鐵東九龍線、南港島線(西段)等基建工程,政府可趁機發債,從而吸引海外投資者投資香港債券。待一定時間后,孳息曲線將可形成,屆時債券通南向渠道將「水到渠成」。

  (互聯互通系列評論二) 阿歷士 (逢周五刊出)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