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想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任,開局頗為理想,她首先從改善行政立法關系入手,擺出「大和解」的姿態,向「泛民」釋出善意,施政的第一炮也選擇爭議性小的教育議題,與被視為「泛民」票倉的教育界充分溝通,達成共識后才公布該新增43億元的教育經常開支,爭取以破香港立法會紀錄的速度完成撥款審批,讓新措施可在新學年推行,「與民共議」既口惠又實至,打開了與「泛民」對話之門。面對林鄭主動伸出橄欖枝,得到大部分「泛民」議員的積極回應,雙方呈現良好的互動關系,一時本港和風大吹。
未爆彈不少
市民在祥和氣氛中享受平靜的生活,不免也在猜測這樣的「大和解」能維持多久。實在是林鄭要面對的未爆彈不少,例如高鐵「一地兩檢」,早早就成為「泛民」的攻擊目標;再如傳出蔡若蓮有可能成為教育局副局長,「泛民」因其教聯會的背景而連番狙擊,更有人威脅若當局堅持這項任命即要「決裂」。尤其是后者,先是多名教育界人士動員聯署反對,再有「泛民」高調出面炮轟,又有寫手在媒體制造輿論火上加油。教育局副局長還未確實任命,眼看一場政治議題又要被炒熱,而且手法和過往如出一轍,「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反映目前的政治和緩局面,相當脆弱。
正如不少分析指出,過去「泛民」通過不合作運動,靠制造政治爭議,以及發起一波波的政治斗爭,以此方式獲取主導權,這是他們顯示存在感的需要。以政府是否任命蔡若蓮來說,如果林鄭沒有任命,「泛民」便可以吹噓這是自己的功勞,與政府博弈中「再一次取得了勝利」,證明「泛民」的政治能量仍然巨大;如果林鄭任命了,則可以用來攻擊林鄭「不聽民意」、「撕破和諧」,把責任推給政府,并借機發難。無論結果如何,「泛民」似乎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可謂打得一手好算盤。
求大同存大异
林鄭應該如何應對,考驗她的政治智慧和手腕,惟應有心理準備,懷柔政策不是那麼容易成功的,眼下是因為主流民意厭倦對立,不想重回政爭內耗舊路,人心思定,加之市民都希望給予新政府施政的空間,「泛民」也因此改變了策略,不在爭議性小的議題上率先挑起事端,以洗刷過去「為反而反」的形象,才有現在的緩和期。接下來政府與「泛民」能否持續保持良性互動,除了林鄭要堅守底線,務實施政,善於溝通,有商有量外,還要看「泛民」是否不再好勇斗狠,能夠以民為本,就事論事,減少「陰謀論」式的上綱上線,這樣才有望理性溝通解決問題。
習近平主席在七一講話中指出,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一些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重大分歧并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制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香港過去因為「斗」字思維當頭,讓發展速度和品質不斷下降,經濟民生事務多見蹉跎,經驗教訓實在太多。今后,如果大家都能夠「求大同、存大异」,做到是其是,非其非,相信已是香港行運了。